第二章 秦帝國的民間暗流 四、韓國貴族張良(第2/2頁)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軍事鎮壓和法制建設雙管齊下,逐一平息各國的武裝反叛,以郡縣什伍戶籍制為基礎的帝國化政策在各地步步推行,政權日趨鞏固,統治日趨強化。年輕氣盛的張良,眼見復興祖國的希望越來越渺茫,覺得別無選擇,決心以個人之力,刺殺秦始皇以報秦國滅韓的深仇大恨。

古今中外,刺殺既是個人復仇的方式,也是政治鬥爭的手段。作為政治鬥爭的手段,刺殺在兩種情況下是有效的選擇,一是在弱小對抗強大,無法做有組織的對抗時;二是在強大敵人的權力運作集中於個人時。春秋末年,負氣的名將伍子胥由楚國逃到吳國,將勇士專諸推薦給吳國的公子諸光,刺殺了吳王諸僚,使公子諸光做了吳王,出兵攻破楚國,報了楚王殺死自己父親和哥哥的冤仇。戰國年間,嚴仲子與韓國丞相俠累有仇,請動武俠聶政刺殺俠累,在歷史上留下了嚴仲子得人、聶政聶榮姊弟剛烈俠義的千古英名。秦滅韓國後的第三年,燕國太子姬丹派遣荊軻刺殺秦王嬴政,雖然功虧一簣,“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情豪義,至今尚回蕩在人們的耳邊。

亡國後的張良,從貴胄公子淪落為民間的遊俠。當他的弟弟不幸早逝的時候,家中尚有家僮三百余人和大量的土地財產。張良草草埋葬了弟弟,將全部家產變賣出售,仗義疏財,廣交天下豪傑,四處尋求可以刺殺秦始皇的勇士。張良先在陳縣一帶活動,後來繼續東去。據說他曾經流落到朝鮮半島,見過東夷君長倉海君。古來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秦攻取燕國首都薊城,燕國舉國東移到遼東,秦軍東進遼東滅燕,燕人逃往朝鮮半島的不在少數。也許,張良確是追尋燕人足跡到過朝鮮,也許,倉海君只是近海地區的豪士賢人,而張良是上窮碧落下黃泉,遍遊天下,終於通過倉海君得到一名壯勇的武士,可以揮動一百二十斤的鐵椎。張良開始實施刺殺秦始皇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