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強相爭中的夾縫天子(第2/3頁)

當時,太平公主所想望的,睿宗沒有一件不應允。宰相以下文武百官的擢升或貶降,只在太平公主一句話,其余經她推薦而一夜之間飛黃騰達的官員,更是不可勝數。

由於太平公主的權勢之隆完全不亞於皇帝李旦,所以朝野上下人人趨之若鶩,其府邸總是門庭若市。她的三個兒子薛崇行、薛崇敏和薛崇簡都被封王,地產和莊園遍布京師郊外。為了收藏各種奇珍異寶和器物古玩,不惜派人遠赴嶺南和蜀地去淘寶,運送的人馬和車輛一路上絡繹不絕。同時,太平公主飲食起居的奢華程度,簡直可媲美於皇宮。

從上述記載明顯可以看出,睿宗李旦是一個典型的夾縫天子——一邊是建有大功,自命不凡的兒子,一邊是素來強勢,權傾朝野的妹妹,屬於李旦的空間自然就變得十分狹小。為此,他不得不在這兩個強勢人物之間勉力維持平衡,可謂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幾乎是從李旦登基的第一天起,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政治博弈就已經開始了。

博弈的焦點在於朝政大權的爭奪,而表現方式則是宰相班子的人事變動。

唐隆政變後,以蕭至忠和崔湜為首的一幫後黨成員本來已經被逐出朝廷,可這幫官場老手並不輕易認栽。以他們從政多年所養成的高度靈敏的政治嗅覺,很容易就能察覺出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間的矛盾。而這樣的矛盾對蕭至忠等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可以充分利用的機會。他們相信,只要及時靠上太平公主的碼頭,就完全有可能鹹魚翻身,東山再起。所以,盡管接到了朝廷的貶謫令,可他們並不急於動身赴任,而是一個個削尖了腦袋,不約而同地往太平公主的府上跑。

看著這些棲棲遑遑的喪家之犬,太平公主面帶微笑地敞開了大門。

對太平公主來講,這些人過去是誰的黨羽根本無關緊要,他們的操守和品行如何就更是無須多慮,只要他們從現在開始效忠於她,她就可以既往不咎,來者不拒。尤其是這個蕭至忠,幾年前曾在中宗面前極力替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開脫,如今帶著這份功勞前來投靠太平公主,自然更容易被接納。

於是,太平公主迅速收編了這幫韋後余黨,隨後極力向睿宗施壓,終於迫使睿宗重新起用了這批人。蕭至忠官復中書令,崔湜官復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其他幾個也照樣官復原職。這些在唐隆政變中僥幸逃過一死的有罪之臣,就這樣在太平公主的蔭庇下,搖身一變又成了堂堂的帝國宰相。

眼看太平公主如此明目張膽地培植黨羽,控制朝政,李隆基當然不會無所作為。被立為太子後,他馬上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影響力,迅速提拔了兩個官員,把他們從地方調入中央,一舉讓他們進入了宰相班子。

這兩個人,一個叫姚崇,一個叫宋璟。

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陜州硤石(今河南三門峽市東南)人,生於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早在武周時期,姚崇便已官至宰相,因處事精明幹練而深受武曌賞識。張柬之得以在八十高齡入閣為相,便是姚崇和狄仁傑大力舉薦的結果。神龍政變後,武曌被廢黜,姚崇念及往日君臣之情,為武曌一灑同情淚,引起五大臣不滿,被貶為地方刺史。

宋璟,邢州南和(今河北邢台市)人,生於高宗龍朔三年(公元663年),自少博學多識,工於文翰,弱冠中進士,武周時期官居禦史中丞,以忠直耿介、執法嚴明、不阿權貴著稱,頗為武曌所器重,曾為彈劾二張而與武曌面折廷爭。中宗時,宋璟擔任吏部侍郎兼諫議大夫,因不滿武三思擅權而遭排擠,被貶為地方刺史。

如今,在太子李隆基的垂青之下,這兩個人終於回到了帝國的權力中樞。姚崇就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宋璟就任檢校(代理)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事實證明,李隆基識人用人的眼光確實高明,因為姚、宋二人都沒有讓他失望。

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姚、宋二人成了李隆基最為得力的心腹股肱,不僅盡心竭力地幫助李隆基對付太平公主,並且還在幾年後輔佐李隆基締造了一個無與倫比的輝煌時代——開元盛世。因此功績,姚崇和宋璟也成了青史留名的一代賢相。

史稱姚、宋此次回朝後,同心協力“革中宗弊政,進忠良,退不肖,賞罰盡公,請托不行,綱紀修舉,當時翕然以為復有貞觀、永徽之風”。(《資治通鑒》卷二〇九)

在姚崇和宋璟的大力整飭下,帝國政壇出現了一派撥亂反正的嶄新氣象。比如在中宗時期被武三思迫害致死的張柬之等五大臣,皆被平反昭雪;李重俊也被追復太子位號,謚號“節湣(mǐn)”;成王李千裏、羽林大進軍李多祚等人,也都被追復官爵;此外,因犯言直諫而冤死的郎岌、燕欽融、韋月將等人,也都被追贈了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