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的史料

“朱德扁擔”的故事已經考證清楚,應該可以定論了。作者最近突然發現了一則新史料,不勝驚喜。

為了搜集研究資料,我去圖書館查閱民國時期的舊雜志,看到1936年上海出版的《逸經》半月刊第11期上,有篇介紹朱、毛紅軍的文章,署名“柳雲”。這是個化名,但從文章內容看,是個經歷過井岡山生活的人。估計是後來脫離了紅軍,為雜志寫寫稿子。值得注意的是,文章說朱德在井岡山與紅軍“有福同享,有禍同當”,去往桃寮挑谷子。“朱確與眾同挑,有人在其扁擔上大書‘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字,至今赤軍中猶傳為美談。”

這是朱德扁擔最原始的記載。《逸經》在上海是個頗為特殊的雜志。社長簡又文,和政界、軍界及文化界人士都有關系,交際很廣。《逸經》經常刊登一些有特色的稿件,但作者和稿件的來源是絕對保密的,連總編謝興堯都不了解。瞿秋白犧牲前寫的那篇著名的《多余的話》,就是首次發表在《逸經》上的。紅軍到達陜北後,中央特科人員、紅色牧師董健吾陪同美國記者斯諾秘密潛入陜北,采訪毛澤東和紅一方面軍。董帶回了紅軍長征的回憶錄,據此寫成兩萬字的長文《二萬五千裏西引記》,署名“幽谷”,也在《逸經》上發表。這是國民黨統治區首次介紹紅軍長征的文章,比斯諾的《西行漫記》還早一年。柳雲寫朱、毛紅軍的文章,發表在1936年,距井岡山朱德挑糧的時間僅有8年。他的記載是清楚準確的,也可以為“朱德扁擔”的爭議作一個裁決了。

[1] 蕭克:《朱毛紅軍側記》,第121頁,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版。

[2] 竹內實主編:《毛澤東集》第2卷第39頁,日本北望社1971年版。

[3] 粟裕:《粟裕戰爭回憶錄》,第67—68頁,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