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的上海城(第4/7頁)

“這樣不就不賺錢了嗎?”新妹在旁道。

“只要不虧本,就可以了。能幫助你們,我很高興。”掌櫃的鼻尖上冒著汗珠。

“買賣歸買賣,按進價付款,再給他添十塊洋銀。”新妹對大漢道。

“好,就這麽辦。”那漢子應道。

新妹跑遍了上海所有布店,城內的紅布叫她買光了。布店都知道這是小刀會要買的,但他們想不出這麽多紅布究竟有什麽用處。直到陰歷八月初五小刀會起義之時,他們才明白是怎麽一回事。

八月初四,新妹買好了紅布,嘉定周立春預定在第二天舉兵。同一天,一個漢子來到維多商會拜訪連理文。恰好維多也在,他親自到後面去找理文。

“理文先生,來了個了不起的人物,他說要見你。”維多雙眼睜得大大的。

“究竟是誰呀?”

“小刀會的首領。”

“劉麗川嗎?”

“不錯,這個轟動一時的頭號人物正在辦事處會客室等著你呢,要去見見嗎?”

“當然。”理文立即奔向會客室。

劉麗川的臉色比上次見面時好多了。

“新妹給了我們許多幫助。”

“是嗎?”

“幫了很大的忙,到底是洪門之女啊!明天你進城嗎?跟新妹好久沒見面了,見見面也好啊!我跟你一塊兒去。”

“你?”理文凝視著對方的臉。

劉麗川是官方通緝的頭號人物,道、縣衙門沒有動手捉拿是因為害怕,但劉麗川卻也不敢在上海公開露面。

“嗯,我準備明天去。”

理文於是明白了,起義就在明日。

“很早的,拂曉就進城。”

“從哪兒進?”

“北門。我在北門等你,你拿這個裹著頭,這是標記。”劉麗川把一塊紅布遞給理文。

八月初五拂曉,上海縣城北門外聚集了六百來名頭裹紅布的漢子。他們手執刀槍,但並不準備攻城廝殺。城內的廣東兵會從裏面打開北門,城門一開,他們可直接蜂擁而入。守衛城北的七百廣東兵已決定全體投靠小刀會。不過,說是全體,也還是有個別例外。有三名士兵受到懷疑。廣東兵的領導人們密議時,決定不把開北門、做內應的事告訴他們。

厚實的北門“咯吱咯吱”地開了,起義軍接連不斷潛入城內。

“什麽人在開城門?不準動!”傳來意外的喊叫聲。

天還未亮,什麽也看不清。若知道前方有幾百人,恐怕喊話的人就不會跑過來了。喊話的正是那三名被懷疑的士兵中的一個,他拿著刀朝城門跑來,沒人告訴他做內應的事。在當時的清軍中,他算是難得的有責任感的人。他一喊,自然就暴露自己所在的方位。

“聽說有三條狗,這是其中一條吧,叫他嘗嘗厲害!”

跑來的士兵被潘可祥一刀斬殺了。

“找知縣!把知縣幹掉!”潘可祥身上濺著鮮血,大聲吼叫。

潘可祥是江蘇省人,這在小刀會中很罕見。他身材矮小,但剽悍無比,愛打架鬥毆,到處動刀尋釁,但他打架從未輸過。潘可祥原是上海紳商徐紫珊的私人保鏢,在城內同官兵鬥毆時被捕。當時,袁祖德要將他嚴懲,“這家夥面貌兇惡,必是亡命之徒,要狠狠懲罰,絕不留情!”在“笞三千、鞭背二千”後,潘可祥被“枷鎖示眾”。從此,他便強烈地憎恨袁祖德,好像只有報仇雪恨才是活下去的意義。

八月初五要祭祀孔子,據慣例,典禮在清晨舉行。

這一天,天還沒亮,有關人士陸續齊集到文廟來準備典禮,預定以道員為首,知縣以下的地方主要官員都要參加。

主祭人是主考官,教育方面的人士和學生是這一天的主角。典禮準備完畢,專等道員和知縣蒞臨,這時,小刀會進城的消息傳到了文廟。

“北門已破,賊人數不詳,但軍勢浩大。”

“士兵毫無戰意!”

“廣東兵已當了內應!”

士兵和官吏們氣急敗壞,絡繹不絕地跑來報告。不到一刻鐘,文廟裏已沒有一個人影,主考官帶頭,大家都爭先恐後逃之夭夭了。普通人早已把家屬送到安全的地方去了,但高級官員不能這麽做。小刀會軍從北門入城後,由城內內應者帶路直奔縣衙。上海縣衙在城中心。知縣袁祖德因要參加祀孔大典,已穿好禮服,正準備出發。

“袁祖德,把大印交出來!”劉麗川正聲道。

“不行!大印蒙當今皇上授予,怎能交給你們這些流寇!大印就在這兒!”

知縣拍著胸口,現場鴉雀無聲,知縣接著說道:“想奪大印,先殺了我!”

話音剛落,只見一人手持利刃跳出來,大聲道:“呸!我就要殺你!”正是潘可祥。

“你是什麽人?”

“是我!你忘了嗎?我可忘不了你!死也忘不了!你要我殺你,我就殺你!哼!正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你不知道這是你的葬服吧!”潘可祥一邊說一邊向知縣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