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是火坑也得跳進去(第4/4頁)

這個河北宣撫司的差事,其實並不好幹,直屬的兵馬只有兩萬人,戰馬又奇缺。

李綱為此上奏道:“戎事以馬為先,今乏馬如此,無以壯軍容。昔日唐朝天寶末年封常清出師,幽薊人觀之,見其軍容不整,皆叛去。今臣出師,安知不如此?戰馬一事所系國體,非小事也。事迫矣!請搜羅京城民間馬匹,按價補償,可得數千匹。”

欽宗同意,讓李綱寫個報告上來。但是沒過多久,就又發文給開封府說:“宣撫司搜羅馬匹,事屬騷擾,可不再施行。”這不知又是聽了哪個搗亂者的讒言,李綱唯有竊嘆而已。

馬不行,兵力也不夠。宣撫司的二萬人,共分為前、後、左、右、中“五軍”。五軍中,又有兩軍是李綱管不到的。前不久捷勝軍在河北叛變,左軍已被派去前方招撫。此外右軍屬劉韐統轄。這個劉韐是新任命的宣撫副使,系唐恪所推薦,李綱起初並不知道這層關系。在將領安排方面,朝廷又任命解潛為制置副使,以取代姚古;任命折彥質為河東總管,與解潛帶兵駐紮於隆德府。

這樣,宣撫司直接統領的兵力僅有一萬二千人。這點兒人馬,在西部戰場上作用微不足道,想靠李綱出馬扭轉戰局,前景可想而知。既然朝中小人不是真心想讓李綱去立功,那麽就不會讓他心情愉快地走。李綱向朝廷請撥銀、絹、錢各百萬,作為宣撫司的開辦經費。耿南仲陰陽怪氣地說:“當今國庫空虛,連皇上也要節衣縮食,每餐飯只有七十道菜,何來如許閑錢?”最後只批下來二十萬。

此外朝廷給的期限是六月二十日啟程,但各項瑣事一時根本辦不完。李綱為此憂心忡忡,請求延緩行期。

欽宗問也不問,只批了八個字:“遷延不走,豈非拒命?”

李綱心中惶懼,知道又是唐恪之流在背後搗鬼,連忙寫劄子呈上,解釋之所以不能按期出發的原因。寫著寫著,他來了氣,忍不住在劄子中質問道:“陛下前以臣為‘專權’,今以臣為‘拒命’,現在是派遣大帥解重圍,而以‘專權’、‘拒命’之人為之,無乃荒唐乎?願將臣的任命一並罷去,另擇陛下所信之臣委派,令臣得乞骸骨(退休)。”寫完,連同尚書右丞、知樞密院事、宣撫使三項任命敕書,一起繳納了上去。欽宗見了也不惱,只是統統封還,又幾次派宦官前去宣召李綱。

李綱覲見皇上,說自己之所以為人所中傷,僅僅緣於二月五日士庶伏闕一事。今日奉命出使河北,就無緣再回朝中了!

欽宗吃了一驚,說:“卿只為朕巡邊,完事便可還闕。”

李綱苦笑一下,奏道:“臣之行無有復還之理。昔日範仲淹以參知政事身份外出,安撫西邊,過鄭州見呂夷簡,說到只是暫時出來辦事。呂夷簡曰,‘參政豈復可還。’其後果然。今臣以愚直不容於朝,假如臣出行之後,無沮難、無謗讒、無錢糧不足之患,則進而死於敵手,臣之願也。萬一朝廷抗敵之議不堅,臣不能有所為,臣自會告之陛下,請求罷去。陛下也應體察臣之孤忠,以全君臣之義。”

欽宗聽了又很感動。二十五日,特地在紫宸殿宴請李綱,又賜禦筵於瓊林苑為李綱餞行,大大獎賞了一回。李綱既然已把心裏的話說了出來,其余的也就不再計較,決定按期出發。即使有不測,也不過是死在沙場而已!

他犒賞三軍,號令將士,並首次行使宣撫使大權,下令斬了貪生怕死、謊報軍情的裨將焦安節,以激勵士氣。第二天,就慷慨出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