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再度出山

等馮玉祥忙完這些事的時候,完成戰場清掃工作的張作霖先生也來到了北京。

現在該如何收拾殘局?尤其是對於由誰來執政的問題,張作霖和馮玉祥都很傷腦筋。

這就是合夥做生意的煩惱,遠沒有單幹來得痛快。

無論是馮玉祥還是張作霖,論資望都不夠格做國家元首。好在這兩人都是明白人,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也就沒好意思毛遂自薦。

經過激烈的討論,最終兩人決定請一個人出來穩定局勢。

此人就是北洋大佬段祺瑞。畢竟段祺瑞在打敗吳佩孚的過程中出了不少力,而且全國各省的軍區司令大都屬於北洋系統,選一個北洋的老大哥出來可以服眾。

在天津老家吃齋念佛的段祺瑞,收到請他出山的消息後,一貫冷若冰霜的臉上居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來老段同志的心境並沒有修煉到位,遠沒有看破紅塵,四大皆空。

老段人老心不老,想著要繼續發揮余熱,也就沒有來虛的,很愉快地接受了邀約。

但老段在出山前,還是提了兩個要求。

一是停戰。

段祺瑞不能讓奉系消滅掉直系,因為這樣不利於他搞平衡。出現太過強大的勢力對於執政者來說從來都不是一件好事。

二是重新建設共和國。

這一點有些不太好理解,這裏稍作解釋。段祺瑞說這些年軍閥混戰、天下大亂,說明從西方照搬過來的“總統、內閣、國會”的架構根本就不適合中國的國情,因此他覺得應該舍棄內閣和國會。

這兩個要求對張作霖、馮玉祥沒有什麽實質的傷害,於是二人也就答應了他。

1924年11月,已經兩鬢斑白的段祺瑞正式就任“臨時執政”。

臨時執政就是“重新建設共和國”方案下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算是總統和總理合二為一,這個名詞是張作霖、馮玉祥、段祺瑞三方討論出來的結果,也算是對過去十三年的總統制與內閣制的一個終結。

段祺瑞在上任之後,經過幾個晝夜的艱苦思考,決心燒兩把猛火給眾人瞧瞧,以此證明他段祺瑞是能幹實事的人。

第一把火,廢督裁兵。

這一次,紙面上實力最強大的張作霖首先站出來表示支持,他自請撤銷“鎮威將軍”的名號並解除“東北巡閱使”的名義,算是給了段祺瑞一個好大的面子。

既然張作霖表了態,其他各省軍區司令也就依葫蘆畫瓢,紛紛將自己的“督軍”名義拿掉,而改稱“軍務善後督辦”。

但這個督辦和督軍到底有何區別?其實也沒什麽區別,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一個門面功夫。

第二把火,“善後會議”。

段執政廣邀各界名流、軍政要人來北京開會,規劃未來中國的發展藍圖,最好能把憲法搞出來。

那會兒不像現在,異地開會大都變成了旅遊購物。當時與會的很多人還是誠心為解決問題而來的,就像孫中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