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誰接替呂不韋做丞相?(第4/6頁)

4. 歷史學的探洞調查

昌平君何時開始進入秦國政壇,史書失載。請注意我的用語,“失載”。“失載”,失去記載,本來歷史上有其事,應當記載而沒有記載。之所以失載往往是有原因的,我們將來會一步步談到。面對失載,有的史家慎重其事,沉默不語,史書上沒有記載的,寧信其無。我持有另外一種看法,面對失載,寧信其有,沒有直接的史料,可以利用間接的史料作合理的推測,積極樹立可以作為參照物的標杆,留待將來證明真偽。

在考古學上,有一個常用的方法,叫作鉆探調查。面對情況不明的古墓,選定多個方位就地打洞取樣,由此推斷古墓的內藏。借助於這種方法的提示,我們不妨嘗試在歷史學中建立一種選年聯事的方法,以此來對昌平君作歷史學的鉆探調查。

秦王政九年嫪毐之亂暴發時,昌平君突然馳騁於秦國政壇的中樞。這件事,就昌平君個人的經歷來說,無疑只是冰山露出了一角,久遠的根基都在水面之下。用實地考古來比況的話,這件事宛若地面上可見的封土,豐富的內藏都在地下。這時候,為了搞清地下的大概情況,考古學家以封土為中心,每隔一定距離打一個洞,從地下取出樣品,再由這些樣品來窺探地下的真相。

《編年紀》竹簡

1975年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11號秦墓出土,共53支簡,記載了從秦昭王元年(前306年)至秦始皇三十年(前217年)的秦國歷史。其中一則紀事透露了昌平君的消息。

向考古學家學習,我們以秦王政九年為中心,由此往前逆推,選定幾個重要的時點,以這幾個時點作為探洞,深入考察在這幾個時點上,昌平君的情況如何。因為是探洞調查,所以我們的目的集中於窺探在這幾個時點上昌平君與當時秦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之間,可能會有什麽關系,他的人生可能會出現什麽變動。

我們來試試看:

第一探洞,秦昭王三十五年、楚頃襄王二十七年(前272年)。

這一年,楚太子熊元到秦國做人質,不久娶妻生下昌平君。昌平君的生年,可以這一年為底線,大致定在下一年,即秦昭王三十六年。當時,秦始皇的父親子異大概是十一歲,生活在鹹陽,昌平君與子異之間的年齡差,大約在十歲左右。

第二探洞,秦昭王四十二年、楚頃襄王三十四年(前265年)。

這一年,昌平君七歲,生活在鹹陽。子異十七歲,離開鹹陽到趙國首都邯鄲做質子。前面我們已經談道,昌平君的母親是秦昭王的女兒,昌平君是子異的表弟,他們都是秦國的王室宗親,是同一社交圈子裏的人物。他們家庭間的面識交往,在鹹陽有七年之久的可能。

第三探洞,秦昭王四十五年、楚考烈王元年(前262年)。

前一年,熊元亡歸楚國,今年即位。昌平君約十歲,留在了秦國。子異二十歲,在邯鄲做人質,結識了呂不韋,開始投靠華陽夫人的計劃。

第四探洞,秦昭王五十年、楚考烈王六年(前257年)。

子異與呂不韋由邯鄲脫逃,回到鹹陽,穿著楚服見了華陽夫人,正式做了王太子繼承人。當時,子異二十五歲,昌平君約十五歲。由於子異已經成為華陽夫人的養子,與楚系外戚集團結成政治聯盟,他與昌平君之間有了直接往來的可能,他們之間的關系,可謂是親上加親,利害一致。此時的嬴政三歲,與母親一道留在邯鄲。

第五探洞,秦昭王五十六年、楚考烈王十二年(前251年)。

嬴政與母親一道自邯鄲回到鹹陽。當時,子異三十一歲,昌平君二十一歲,嬴政九歲。從這一年開始,昌平君與表侄嬴政有了直接交往的可能。

第六探洞,秦莊襄王元年、楚考烈王十四年(前249年)。

子異即位,是為莊襄王。這一年,子異三十三歲,任命呂不韋為相國。同時,華陽夫人被尊為太後,楚系外戚集團再次掌控了秦國政權。二十三歲的昌平君,既是華陽太後的侄子,又是秦王的表弟,他在這個時候進入政壇,可謂水到渠成,可能性最大。

第七探洞,秦王政元年、楚考烈王十七年(前246年)。

嬴政即位改元,年僅十四歲,委政於太後與大臣。此時的太後,一共有三位,生母帝太後趙姬,親祖母夏太後,養祖母華陽太後。三位太後當中,地位最為尊貴,權勢最為強大的,是華陽太後。此時的大臣,呂不韋被尊為仲父,繼續出任相國。昌平君二十六歲,是幼王的表叔,先帝的臣下,太後的至親,躋身委以國政的大臣之列,也是不難想象的事情。

第八探洞,秦王政九年、楚考烈王二十五年(前23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