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帝國時代(第2/3頁)

“兩年前巴拿馬的華裔人口數量為全國人口的70%,所以經過公投後,其才會以藩屬國的並入中國,成為海外省,人口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如果非洲各個殖民地的華裔人口超過70%的話,他們肯定會尋求成為帝國海外省,而不是殖民地……”

因為是廣東人的關系,所以鄧世昌說話的速度並不快,以避免他的國語別人聽不懂,身為軍人他必須要拋棄廣府話,學會用國語對話。

“世昌,我覺得你完全錯了!”

吳德生立即打斷他說道。

“你只看到表面,沒看到實質,巴拿馬並入帝國,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至於非洲,可以肯定的一點是,至少在未來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內,都不可能成為海外省,即便是將來陛下下旨……嗯,那個時候應該是帝國議會了……”

他口中的“帝國議會”應該是各方鬥爭的結果,兩年因總理大臣人選爭端,導致上百名粵籍官員聯名上書,向陛下提交了《民選議院設立建議折》。在這一奏折之中指出,中國若要維持國運並實現強國,應設立民選而非官選的立法議事機構,結束官僚的專制統治。

以此作為發端,批判委任官僚政治體制的民權運動開始發展,在各地都出現了政治結社的現象。而眾所周知,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粵籍官員在中樞的失利,他們試圖通過民選改變中樞內閣為湖廣及兩江把持的局面。當然,也是受西洋的影響——盡管英國戰敗了,但並不妨礙中國繼續向英國以及其它西洋國家學習。

正是因為國內政局的變化,才使得陛下於今年正月初一頒布了《立憲政體詔書》,在詔書中向國民宣告:“朕……特此設立元老院,以開立法之源。另召集地方官員及賢達,以通民情,圖公益,逐步建立國家立憲政體……”而這一詔文向國民宣告帝國將會設立元老院、咨政會議,分階段地逐步實行立憲君主制。

也正因如此“帝國議會”才會出現在人們的話語之中,盡管按照中樞的表態,將會用20至30年的時間分階段地逐步實行立憲君主制。但他們相信在將來立憲君主制是必然的趨勢。畢竟陛下已承諾將會在合適的時間“還政於民”。也正因如此,吳德生才會提到“帝國議會。”

“暫且不說帝國議會吧,世昌應該知道,最早設立咨議院的是什麽地方?”

“巴拿馬!”

鄧世昌立即回答道,巴拿馬甚至設立有“議會”,因為他當初是以“共和國”的方式獨立。

“海外省、殖民地是最早設立咨議院的地方,之所以從去年開始,殖民地紛紛設立咨議院,一來是為了平衡殖民地總督的權力,另一方面,也為將來國內地方設立咨議院積累經驗,你們認為,殖民地咨議院有可能同意殖民地作為海外省並入帝國,然後接受帝國行政直接管理嗎?”

吳德生的話讓鄧世昌立即好奇的看著他反問道。

“為什麽不可能?”

“因為……”

吳德生手指著街道對面一個擺攤的路人,笑著說道。

“因為他們,在殖民地,幾乎每個家庭都有契約勞工,這些契約勞工既有來自日本、朝鮮、越南那樣的藩屬國的,也有當地的土著,在殖民地中,那些移民需要契約勞工為他們管理種植園,種植作物,很多契約勞工,甚至都沒有基本的人身自由,套用英國人話來說就是,嗯,近乎於奴隸制……”

“英國人,他們還好意思說這話,別忘了,他們的巴西殖民地現在還有幾百萬黑奴!他們當年出兵巴西的時候,不是口口聲聲說是不能接受人對人的奴役嗎?怎麽現在反倒不去廢除奴隸制了!”

李德田忍不住嘲諷到,兩年前,幾乎是在停戰之後的第一時間,英國議會就借口“巴拉圭戰爭”並因此對巴西的奴隸制加以抨擊,兩個月後,更是直接派兵要“解放黑奴”,可誰曾想,等到巴西帝國的佩德羅二世被迫投降之後,反倒是沒有人再提“解放黑奴”了。

“可是不管怎麽說,在契約勞工制下,當地土著就是移民最大的財富,離開了契約勞工,他們的農場無法耕種、鐵路無力修建。”

因為在非洲的基地和海軍站中,曾前往移民農場進行過調查的關系,所以吳德生非常清楚,對於殖民地,契約勞工意味著什麽。

“可以說,離開了契約勞工,殖民地幾乎很難運轉下去,在殖民地,一個土著契約勞工的價格是30至85元,很多家庭少則有四至五名契約勞工,多則有數十人,甚至有數百名,像國內的很多貴族,他們的封地上,往往都有數千甚至上萬契約勞工,勞工在殖民地是某種財富象征,但是在國內……這卻是違法的,別忘了,即便是藩國的契約勞工,也需要支付工資……如果從殖民地升級為海外省,很多殖民地特殊法令,就會被廢除,包括契約勞工也會失去其合法性,在這種情況下,殖民地咨議院有可能同意作為海外省並入帝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