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江北(第2/3頁)

之所以不願選擇京師是因為後世的教訓,數十年後,京師面臨著沙漠逼近,河湖幹涸、地下水枯竭、陰霾沙塵蔽日、交通令人絕望、人口畸形膨脹,古跡大量減少,文化不斷消失,城市功能低弱……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一座城市連淡水都需要從幾千公裏之外調運,它還適合作為首都嗎?

他不但不適合手獨生子,可以說他都不適合人類生存,至少不適合那麽多人類在那裏生存!

隨後朱宜鋒又提到了南京,提到了那個原本的心屬之地。

“至於南京,若是南京沒有被那幫人一番禍害,我更傾向於那裏,傾向於定都於南京,這是歷史,當然也是需要。可是茗慧,你看過那天王府的模型,那些個宮殿裏,可真夠金碧輝煌的……”

金碧輝煌到俗不可耐!

天王府和南京城裏的那些王府一樣無不是看似富麗堂皇、奢侈豪華,柱子是泥胎包金龍柱,房梁是包金梁……每個地方看起來都有一股暴發戶的氣息,那種大殿柱子全部泥金盤龍,赤金葉子裝飾墻壁的暴發戶式的金碧輝煌,絕不是自己所需要的。

“……當然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根本的原因是,舊城的改造難度太大,別的地方不說,就說武昌的改造,被燒成一片,都碰到很多問題,更何況那樣的數百年老城?”

如果要將其作為首都,是必要對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造。地下的還好辦,地面的是拆還是不拆?那些估計是保護還是不保護?也正是因為吸取了這些教訓,使得朱宜鋒更傾向於另外興建一座首都。

對舊城盡可能的完全按原貌保存,使它成為一個歷史博物館,就像是歐洲的那些古城一樣。中國的那些古城無疑都是極為壯觀的。就像後世學者們所說的一樣“如果這一片古城可以存留至今,那將是世界上惟一得以完整保留,規模最宏偉、氣勢最磅礡的歷史文化名城,就連今日之巴黎、羅馬也難以企及。”

但可惜的是,那些在數十年後會讓世人驚嘆的古城,幾乎沒有一個保留下來的,最後幾座偏遠的小城,因為偏遠其老城得已保存,反倒是成為聞名中外的景點,成為讓世人,甚至讓國人驚嘆的“古跡”,而真正的“古跡”卻被人為的拆除了。

“至於武昌,武昌並不適合作為首都,它周圍的湖泊太多了,相比於湖泊土地太小,這直接限制了它的發展,可是武昌周圍的湖是堅決不能填的,那些湖泊有蓄洪的作用,既然禁止湖南圍湖造田,武昌也不能圍湖造地。而且武昌因為地處長江彎角處,決定了其容易遭遇洪水,作為國都所在,總不能年年抗洪吧!”

現在湖南是從法律上禁止圍湖造田,除了用嚴刑加以威懾之外,甚至還制定了“圍一還十”的懲處,後世長江洪水的教訓,對於國人而言不可不謂之深刻。也正因如此,朱宜鋒才會全面禁止圍湖造田,甚至還要求洞庭湖周圍的地區要退田還湖,當然什麽事情都要一步步的來,現在這並不是強令。

在道出了自己之所以不願意選擇這三個地方作為首都的原因之後,朱宜鋒又向容茗明慧解釋自己的想法。

“而之所以選擇那裏作為首都,基於四個主要原因:其一,原有勢力最弱。京師是滿清的大本營,胡化嚴重,甚至就連口音都發生了變化、而且其地理位置過於偏北,至於南京,南京立國無百年,雖然我不信風水,但是,國人對此卻深信不疑。再加上南京城內的情況,所以不太適合……這麽一比較的話,那裏反而更適合。其二,就是地理位置適中。它緊鄰鐵路線,其戰略地位適中,基本上可以看作中國的地理中線。其三,城市的建設成本低。跟京師和南京,甚至武昌這些已具規模的城市相比,那裏的建設成本更低,至少征地成本更低,便於實施。其四,新建首都的社會影響好。跟已經具有相當歷史的京師和南京相比,通過建設一個全新的首都,可以帶來更好的政治效果和國內外的影響力。”

講述完這些理由之後,朱宜鋒更是特意沖著容茗慧眨了下眼,用商人的口吻說道。

“而且選擇那裏建國都,那裏的地現在多便宜,等將來國都建設實施之後,那裏的地方得多值錢!我已經簽署命令將未來國都中心半徑20公裏正方形的區域實行土地凍結,禁止交易……”

像是特意強調似的朱宜鋒又補充道。

“我已經委托洋行測量過,估算國都第一期工程所需經費約3000萬元。建設規劃項目向官銀號貸款500萬元,其後的投入都是來自於土地經營收入,也就是統一收購土地,待土地升值後,再拋出實施土地‘招領’,所得款額抵償貸款,然後增加貸款進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