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豎子焉敢論聖道

“咚!”

“咚!”

“咚……”

肅穆的宮鼓聲響起,大明宮門大開。

今日大朝會,並非原定的月初十五和月末的三次朝會。

而是太後國喪之後的第一次大朝會。

太上皇國喪,服喪三年,實服二十七月。

因朝廷有政務,故以日代月,服喪二十七日。

百日內,官員禁酒宴、婚嫁。

原本皇太後亦當遵循此例,不過因為皇太後賢明慈聖,不忍以己喪停朝事,特留遺旨,停靈三日即可,不可虛耗國體。

皇帝仁孝,雖心中萬分悲痛,還是願以萬民社稷為重,遵從聖母皇太後懿旨。

因此,停朝三日後,朝野除喪。

……

今日大朝會,原本是對隆正帝的這一“孝心”進行口誅筆伐的。

因為這“孝心”實在太感人了。

號稱以孝治天下的百官心裏都有句MMP不吐不快。

可是,今日眾人的注意力,卻全部挪移開了,沒人再關注以孝治天下……

“聖上臨朝!”

蘇培盛尖銳高昂的聲音,傳諸光明殿內外。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百官行大禮參拜,山呼萬歲。

“平身。”

隆正帝陰沉的聲音傳來。

禮畢。

眾文武剛一起身,內閣次輔楊順便挺身而出,聲如洪鐘道:“陛下,臣有本要……”

話沒說完,就看到一道身影站於其前。

不是張廷玉,又是何人?

楊順話音剛一滯,便聽到張廷玉溫潤中正的聲音趁勢響起:“陛下,今日議事有三:

其一,江南諸省士紳再次聯名上奏,彈劾商賈傷農一事。

其二,秋闈大考一事。

其三,百官彈劾寧國侯賈環昨夜肆意妄為,拿問翰林學士周雨時,工部右侍郎柳闊如,大理寺少卿崔淺一行十四名朝廷官員,及劉勝際等六名商賈一事。”

每日裏呈遞到內閣的折子文書不計其數,想要發言的官員更是數不勝數。

若沒有規矩,朝會上豈不亂成一團?

所以,每次大朝會,都會有元輔選出最重要的議事,提前告知皇帝和百官。

再由百官就這些事,與皇帝相商。

縱然極多是走過場,可一定要按規矩行事。

楊順今日便觸犯了規矩,沒想到,平日裏的老好人張衡臣,竟連一點體面都沒給他留,當場截斷了他的上奏,將他晾在了那。

偏生,張廷玉並非阻絕百官上奏彈劾賈環,還將其列為今日議事之列。

如此一來,他連發作都沒法發作。

看著隆正帝對張廷玉微微頷首,然後刀子一樣的眼眸掃過來時,饒是楊順心志堅韌,也不禁有些心寒。

如今的隆正帝,威勢之隆,愈發如神明。

神威如獄。

楊順眼眸中瞳孔微微一縮,然後躬身請罪:“請陛下治臣失禮之罪。”

隆正帝靜默了短暫片刻後,在氣氛幾乎凝固時,方緩緩道:“退下吧。”

楊順忍住發酸的腰,謝過不罪之恩後,緩緩退下。

既然張廷玉已經定好了規矩,旁人便只能按順序行事。

有禦史出列,奏道:“陛下,江南士紳再次上書呈奏,江南商事大興,逼壓農事。

如今,肥沃江南良田,竟已有三成漸漸荒廢。

百姓多被招進工廠作坊去做工,農忙時節,地主居然招不到人手務農。

士農工商,農為二位,商為末位。

為農不穩,農為國本!

江南數萬士紳懇請朝廷行抑商興農之策,否則國本動搖。”

此言一出,不少大臣紛紛以為然,相互附和起來。

當然,也有大臣不以為然,以戶部尚書陳西樵為首。

陳西樵道:“臣以為此言謬矣。

江南良田,多握於士紳之手。

士紳多豁免徭役稅負,荒年天災之時,不僅不開倉賣糧,反而囤積糧食,擡高糧價,壓低地價,趁機兼並。

甚至要挾朝廷官府!

三年前江南水災時,便可見一般。”

陳西樵出身貧寒,受過士紳壓迫之苦,是朝廷裏少有的士紳“叛徒”。

此言一出,即刻有人反對道:“縱然有一二黑心士紳,但絕大多數士紳,都是好的。

畢竟都是讀聖賢書,詩禮傳家之族,豈能為富不仁?

陳尚書不能因為出身貧寒,就與士紳為敵。”

陳西樵聞言哂然,根本不屑回擊人身攻擊,對隆正帝一揖道:“陛下,雖然江南土地多有荒置,可地價卻始終居高不下。

若是地價下降,總會有百姓添置細種。

所以臣以為,還不到要緊時候。

再者,即使江南良田暫時閑置,可朝廷非但無缺糧之憂,反而因為黑遼今秋再度大豐,不僅供應關中,連都中常平倉都已堆滿存糧。

故此,臣以為抑商興農之事,實屬不必。

因為商業大興,商稅大增之故,今年戶部稅銀,較去年再漲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