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十月十八(三)(第2/3頁)

千古之後,世人又該如何評價朕的功過?

桀紂之君?

無道昏君?

更加讓他悲傷的是,那上千本該主憂臣辱,那些食君之祿的大臣們,除了一個張廷玉外,竟沒一人站出來,替他辯解兩句……

看看宗室諸王吧,看看他們面無表情的臉上,眼中是何等的激動,激動他這個皇帝丟人現眼,遺臭萬年。

看看武勛親貴們,他們一個個眼觀鼻鼻觀口,漠視他這個帝王受辱,無動於衷。

再看看那些文臣百官,他們……他們甚至都在無聲的誦讀,一起當面批判他這個無道昏君。

從三皇五帝至今,有哪一個帝王,受過此等奇恥大辱!!

“噗!”

“皇上……”

看到隆正帝口中溢出不斷的殷紅,贏祥心焦如焚,道:“皇上,臣弟這就下去,帶兵先把他們抓起來。一切,都祭天之後再說吧。”

隆正帝聞言,慘笑一聲,道:“十三弟,那些,可都是名滿天下的大儒,和整個神京的讀書人啊。

他們的門生,遍布天下。

他們的父輩,皆為朝中重臣和勛貴。

抓了他們……

朕為天下敵。

父皇,這就是你的後手嗎?”

隆正帝眼前,似乎出現了幻影。

那個雖不高壯,卻身形如天的白發老人。

贏祥聽到隆正帝之言,面色一變。

卻又不能幹耗下去。

今日一事若無法善終,隆正帝威嚴將喪盡,還有何面目,做這天下共主?

……

“先生,您若對陛下有建議,待今日事畢,再入宮面諫豈不更好?

先生,您先下去吧!”

張廷玉苦苦相求。

他不是軟綿的性子,在追討國庫欠銀期間,他親自動手殺的人都超過一手之數。

可是,他此時面對的卻是天下文宗,德高望重的大儒,更是他的恩師。

他只能跪地相求。

顧千秋卻笑的極灑脫:“今日來,老夫就沒想過要活著回去。

顧家此刻滿門戴孝,三十六口人,除卻老夫外,他們已經準備好了三十五口棺木。

顧家一門皆讀聖賢書,皆知春秋大義。

為聖道而死,死得其所。”

“先生……”

張廷玉苦痛難當,卻一個字再也勸不出。

顧秋秋算是殉道者,他們應該自知,僅憑如此,雖能落了隆正帝的面子,卻動搖不了他的皇位。

所謂吾以吾血薦軒轅,匡扶聖道,是他們最崇高的榮耀。

這樣的人,又如何會輕易退卻?

張廷玉技窮矣。

周圍百姓們的議論聲紛紛響起,指指點點。

有心懷叵測的官員,在不斷慫恿年輕官員,讓他們去站在士子隊伍裏,壯大書生們的聲威。

宗室王公們在看笑話,等待機會……

而武勛親貴們,漠然不動。

看著這一幕幕,張廷玉心都在滴血。

這般下去,如何得了?

……

祭壇下方最近之處,原本候在此處的大明宮總管蘇培盛面色駭然的看著這突然驚變的一幕。

再看看站在祭壇上搖搖欲墜嘔血的隆正帝,和跪地哭求卻毫無用處的張廷玉,蘇培盛心裏一陣陣發寒,更心急如焚。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再這樣下去,要出大事的!

若不是張廷玉三番五次將顧千秋的話截住,說不準他會再說出什麽驚世駭俗的話來。

真真是瘋了,這些人真真是瘋了!

他們連闔族的性命都不要了。

難道他們以為,鬧到這個地步,他們這些人能落到什麽好?

不能再這樣鬧下去了,絕不能再這樣鬧下去了。

可是,該讓哪個來救場呢?

十三爺要是沒陪陛下上祭壇就好了,有他在,總能想法子。

可十三爺為何現在還不下來?

張廷玉……

張廷玉也沒法子了,不止張廷玉,所有那些文臣,都不會有好辦法。

他們畢竟是讀書人,奈何不得那四個名滿四海的文宗。

更何況,孔家和孟家兩家家主,還擺出了孔聖和孟聖的牌位。

誰敢在二聖面前壓人……

宗室就更不用指望,別的不說,剛出了大風頭的皇五子贏晝,此刻嚇的連話都不敢說,指望他出頭,怕是要幫倒忙。

可是除了他們,還能找誰?

聽著那聲聲不息、愈發宏大的誦書聲,蘇培盛只覺得腦袋都要炸了,仿佛那不是誦書聲,而是催命魔音般。

他強忍著頭疼,目光又移向一邊,尋求助手。

武勛親貴?倒是可以出面的人物。

他們的富貴皆來自沙場,不需敬孔聖。

可是……這段日子以來,陛下明裏暗裏在打壓武勛。

比如,奮武侯府。

甚至包括這次晉秦梁為國公和太尉。

要知道,秦梁與都中勛貴,大多不合群。

武威侯府,也少與其他勛貴府第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