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各國設計簡史(之二)

馬賽羅·凡托尼在1950年代設計的陶瓷花瓶和水罐。

卡羅·莫利諾設計的流線型超現實座椅。

一、意大利現代設計

(一)意大利設計概述

要了解意大利現代設計,我們必須回顧這個半島上悠久的文化和藝術傳統,因為意大利設計正是深深地植根於斯,這一傳統決定了意大利設計師們的眼界、意境和工作方法,他們非常有技巧地將這些歷史的遺產轉化到打著“Made in Italy”印記的各種產品中去。

1.設計是一種意識形態

英國設計史論家潘尼·斯巴克在她的著作《意大利設計》(Italian Design )的開篇引用了意大利哲學家翁貝托·埃可的一句話:“對於其他國家來說,設計是一種理論,對於意大利來說,設計更加是哲學,或者是一種意識形態。”這個說法很貼切地道出了意大利設計的實質。哲學具有解釋性的邏輯特征,意識形態則更加和歷史文化、社會生活、宗教信仰貼近,這是意大利設計的重要特征。

設計在意大利更是一種文化,本身就具有承上啟下的文脈內涵,是文化的組成部分,又是哲學,也是一種意識形態。埃可本人是從事電影評論的,他由此入手發展出自己的設計觀。他強調設計師本人就好像文學中的作者,既有高端讀者,也有大眾讀者,因此,很多文學的理論是可以直接沿用到設計上去的,比如下意識、意識流、標志性、個性特征、匿名方式等等。設計在意大利和思想運動、文化運動,甚至政治運動都有相當密切的關聯。這是在其他國家少見的。

正是由於這種密切關聯,致使意大利設計很容易受到政治思潮的沖擊和影響,當社會激進思潮在1960年代、1970年代勢頭正猛的時候,意大利的設計同步出現了“激 進設計”運動、“孟菲斯”運動,這種現象也是當時在任何其他國家都沒有出現的。

2.設計具有強烈的藝術性

意大利具有深厚的藝術傳統、建築傳統、手工藝傳統,從中世紀開始已經超越許多歐洲國家,文藝復興更是從這裏起源的,藝術對於生活的影響比在任何一個國家都要深刻、直接,並且具有一種能夠融入生活的力量。意大利民眾的平均藝術涵養也高於很多國家,這一點正是意大利設計能夠發展得比較普遍、有很強大的民族支持的原因。也正是因為如此,意大利的設計師往往能夠成為“超級明星”式的設計家。這種設計界的超級明星現象,雖然在法國、日本等國也有,但在數量上與意大利相差甚遠。超級明星創造的家族式超級奢侈品牌,是意大利設計的一大特色。

意大利的設計具有很強的藝術感,作品總是展示出一種遊移於藝術品和實用品之間的特點。比如艾托爾·索紮斯在1980年代設計的一個名為“看著自己好像是廟宇中的妓女”(Looking at Yourself like a Temple Prositute)的裝置,就是用一堆斷垣殘壁似的柱子包裹著一面鏡子,鏡子本身是一個台座,有彩色光線照射,似祭壇又像娛樂場所。這種設計,連分類都有些困難,而在意大利設計師中,則是很容易接受的創作方式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意大利雖然朝理性主義設計方向發展,但由於主導設計的人具有很好的文化修養和教育背景,比如吉奧·龐蒂、馬賽羅·尼佐裏這些人,因此他們並沒有讓意大利設計的造型朝簡陋、簡單的方向蛻變,而是設計出簡潔但是精巧的造型來。

意大利設計深受現代藝術的影響,受西班牙藝術家畢加索和西班牙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胡安·米羅影響很大。1951年米蘭3年展中展出的意大利畫家盧齊歐·封塔納(Lucio Fontana, 1899—1968)、雕塑家安基諾爾·法布裏(Agenore Fabbri, 1911—1998)的作品頗吸引注意力。現代藝術對於意大利陶瓷設計的影響,特別是現代雕塑與現代陶瓷之間千絲萬縷的關系,在這次3年展上表現得極為明顯。馬賽羅·凡托尼(Marcello Fantoni, 1915—2011)1950年代設計的陶瓷作品,充滿現代風情和原創性,顯示了意大利傳統工藝、現代藝術的雙重影響。

350輛來自27個國家的蘭博基尼汽車,歡聚在意大利古城博洛尼亞,慶祝這款名車的50歲生日。

卡羅·莫利諾的裸女椅子廣告。

意大利人對待設計的態度,更多是從藝術角度切入,而家庭式的小企業使得設計上的探索性和自由度更強。因此,經常出現激進的設計流派。戰後的第一波出現在1940年代後期。當時都靈設計師卡羅·莫利諾(Carlo Mollino, 1905—1973)和一群設計師一起從事“流線型超現實”設計探索,按照人體形狀設計家具,桌子、椅子、沙發,其中座椅特別吸引人,因為椅子好像人體一樣,莫利諾在推銷這些椅子的廣告中,采用裸女坐在這些家具上的形象,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所有的家具都用有機形式,打破了現代主義的幾何刻板,從形式上與美式設計拉開了距離,從而開創了“都靈巴洛克”風格(the Turinese Baroque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