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各國設計簡史(之二)(第4/45頁)

意大利的設計主要集中在北部幾個工業化城市,而不像其他發達國家那樣比較均勻地分布在全國各地。意大利超過半數的設計事務所、絕大多數的生產企業,集中在北方最大的兩座城市——米蘭和都靈,奢侈品牌也多集中在這裏,尤其是米蘭。此外,威尼斯的文化產業(電影節、藝術雙年展、建築雙年展、戲劇節、舞蹈節等等)也聚集了不少設計人才。

以上這幾個綜合因素的結合,使得意大利從1960年代開始就在設計界嶄露頭角,能夠和其他西方設計大都會——巴黎、紐約、東京、倫敦並駕齊驅。意大利設計反過來影響經濟發展,創意產業、設計產業成為意大利重要經濟支柱。很多國家、城市都在呼籲要成為設計大國、設計之都,但是真正能夠達到意大利水平的國家、達到米蘭水平的城市卻仍是鳳毛麟角。

(二)意大利設計的主要領域

意大利的現代設計,比較集中在四個範疇內:室內設計(含家具)、工業設計、汽車設計和時尚設計。

1.室內設計

意大利的室內設計引領著世界潮流,早在20世紀初期,就已經因其經典氛圍和精致細節而著稱於世。在1910年代和1920年代,意大利的室內設計風格與法國有些相似,采用一些具有異國情調的材料來創造奢華的室內氣氛。到1926年,“理性主義”風格成形,以路易吉·菲吉尼(Luigi Figini, 1903—1984)、基諾·波裏尼(Gino Pollini, 1903—1991)和吉奧西佩·特拉格尼(Giuseppe Terragni, 1904—1943)為首的一批建築師,成立了一個設計組合,命名為“第七組”(Gruppo 7),試圖在傳統建築與工業化建築之間求得平衡。他們設計建築,也設計室內和家具,采用鋼管等工業材料來制作形式非常簡練平直的家具,開始了對現代家具設計的探索。

『美麗設計』風潮中湧現出來的意大利家具——戈依塔諾·皮西設計的UP系列家具。

不少高档意大利皮制品依然依靠手工加工。

意大利卡普裏島上的制鞋工匠。

1946年RIMA大展上展出的家具。

蘭西亞『阿帕裏亞』。

菲亞特500車。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法西斯的垮台、社會主義思潮的興起,意大利設計師們的思想變得越發前衛了,在1946年舉辦的RIMA大展(Riunione Italiana Mostre per l'Arredamento)上展出的家具,顯示出意大利家具設計已經走上現代設計之路。

隨著意大利戰後的經濟復興,意大利的家具制造業更進入了工業化批量生產的階段,逐步成為享有崇高國際聲望的行業,湧現出大批優秀的設計師和家具生產廠商,如佛朗哥·阿比尼、瑪利奧·貝裏尼、祖伊·科倫坡(Joe Colombo, 1930—1971)等人和阿裏亞斯(Alias)、B&B Italia、卡佩裏尼(Cappellini)、FIAM等公司。

意大利的家具產業,一方面努力維持了傳統的手工藝特征,另一方面也在戰後年代向美國同行學習對橡膠、塑料等新材料,以及模壓成型等新工藝的應用。1946年,家具公司費得·切提(Fede Cheti)舉辦設計競賽,刺激了更多的現代家具的出現,意大利的許多重要的家具公司,比如紮努索(Zanuso)、維加諾(Vigano)、瑪吉斯特裏提(Magistretti)、德·卡裏(De Carli)、賈迪拉(Gardella)、蒙吉(Menghi)、阿比尼(Albini)都在這個時期推出重要的新產品,標志著意大利家具進入現代時期。這個時期裏,斯堪的納維亞國家、英國也有新家具的設計運動,然而這兩個地區主要是從傳統家具中汲取營養,而意大利新家具則更加充分地擁抱新技術和新材料,特別是塑料,並且從 完全嶄新的審美角度探索設計的可能性,這一點是意大利現代家具與其他地區很不同的地方。

意大利的家具公司中,戰後最早從傳統家具轉而生產現代家具的當數卡西那(Cassina)公司。卡西那之所以能夠這麽快地轉向,與意大利海軍的訂購有關。1947—1952年,海軍向卡西那訂購一大批家具,用來裝備戰艦。為了滿足軍隊的需求,卡西那改變了自己的生產流程和加工技術方式,從傳統家具轉向具有純粹功能主義的現代家具。由於這次轉型,卡西那很快就用現代家具打入了國際家具市場。二戰以後,卡西那開始與多位重要的意大利現代建築家如吉奧·龐蒂、佛朗哥·阿比尼、保羅·布法(Paolo Buffa, 1903—1970)等人合作,請他們參與設計家具。這些人的許多重要的現代家具作品,都是由卡西那出品的,龐蒂那把著名的椅子“超級光”(Supperleggera chair, 1957)就是這個時期的結晶。現代建築、現代產品之間的交互影響相輔相成,促進了卡西那的現代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