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勝負(第3/11頁)

“哦?”鄭玄目光閃動,微笑道:“不知貧道哪裏錯了,還請隨國公指正。”他看重的幾個人中,楊堅顯然算是頭號人物。

“鄭夫人不是沒有考慮那麽多,而是考慮得更多,她派人行刺高澄,絕非是只想滅了北天師道。”楊堅道。

鄭玄皺眉道:“隨國公的高見是?”

楊堅淡淡道:“沒什麽高見,只是鄭夫人當年的目的,和閣下眼下的目的,頗為相同。”

鄭玄臉色微變,沉默下來。

“師兄當然明白,如今天下不止周、齊、陳三國。”楊堅突道。

孫思邈點點頭,看了鄭玄一眼。

“天下除了周齊陳三國外,和中原最密切的就是草原的蠕蠕和突厥。蠕蠕當年最強,但已被齊國和突厥聯手所滅。蠕蠕一亡,突厥勢力強盛,已不讓當年的蠕蠕。”

“陳國地處江南,和突厥難有關系,但周、齊兩國都和突厥交界。”

“這些年來,周、齊兩國為了消滅對手,一直對突厥示好,一方面避免腹背受敵,一方面想要借助突厥的勢力,消滅對手。”

楊堅突然又談起天下大勢,有些突兀,鄭玄聽了,卻是垂下頭來,望向腳尖,有分不安之意。

“因此突厥現在借助周、齊之力,益發地壯大,眼下的可汗,叫作佗缽。佗缽因被周、齊爭相拉攏,也是益發地狂傲,多年前曾放言,‘吾在南有兩兒常孝順,何愁貧窮’。”

鄭玄益發地不安,楊堅身後十數人聽到這句話時,眼中均露出怒火。

孫思邈輕嘆口氣道:“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這些年來,周、齊動亂連連,實在……”

他沒說下去,楊堅卻接了下去:“實在很不成器。不過大冢宰聽了這話,卻是很不高興,因此對佗缽停止了拉攏。”

大冢宰當然就是宇文護,他狂傲非常,接連屠龍,怎麽能忍受佗缽的言辭?

“斛律明月這二十年來,一方面和周交戰,一方面滅道,也是分身乏術。可這幾年來,斛律明月已將道中人消滅得七七八八,對佗缽也不再客氣,周、齊兩國的舉動讓佗缽很不滿。”

孫思邈目光一閃:“於是佗缽就想除去宇文護和斛律明月?”

眾人微凜,從未想到過周、齊兩件大事竟和佗缽有關。

“不錯,佗缽亦如當年草原要除去高澄一樣,想除去宇文護和斛律明月!”楊堅凝聲道。

蘭陵王抱著斛律明月的屍體,本是神色木然,誰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麽,但聽楊堅說到這裏,卻是目光一厲。

眾人均向鄭玄望去。

鄭玄笑容已有些勉強:“隨國公此言何意呢?”

楊堅依舊神色平靜,緩緩道:“當年高澄在時,整頓齊國,齊國已現繁榮之相。高澄志向遠大,早看出突厥人如喂不飽的餓狼,因此對突厥已有警惕。”

“如果高澄還在,如今只怕是另外的一番景象。”楊堅很有感慨。

世事無常,但唯一可確定就是,過去了就過去,再不能重來。

楊堅又道:“那時草原還是木杆可汗在位,但和佗缽一樣,均是野心勃勃。鄭夫人到了草原後,就投靠了木杆可汗,因才識被木杆可汗器重。”

“而木杆可汗那時被蠕蠕打壓,在草原中算不上什麽。如果再讓齊國一統天下,他更是無法施展抱負。”

“於是鄭夫人就給了他一計,刺殺高澄,拉攏高洋,同時對蠕蠕征戰。”

“此舉不但讓木杆勢力逐漸壯大,還同時攪亂了齊國,滅了蠕蠕。”

楊堅目光一轉,終落在鄭玄身上:“周、齊、陳三國無論如何,均想一統,不想中原一統的只有木杆和佗缽,因為中原亂了,他們才有利可圖,他們才能坐收漁翁之利。鄭道長,你說是不是?”

鄭玄臉色已有分難看,強自一笑。

“因此這幾年周、齊穩定,讓突厥很是不安。木杆雖死,但佗缽計劃不變,因此派鄭道長先入樓觀。鄭夫人本出自樓觀,為閣下爭取到道主一位不難。”

“而閣下隨後聯系北天師道的三官之一的裴矩,又取得我的信任,冒充倉官,助我殺了宇文護。”

孫思邈回想周營時的情形,輕輕嘆口氣,那時候他已經想到,那倉官可能就是鄭玄。

能殺了宇文護,鄭玄的確也出了一份力。

裴矩聽到這裏,目光閃動,也不知想著什麽,見鄭玄望來,微微一笑。

“只有閣下才最了解北天師道的動向,在宇文護死後,又聯系了李八百和劉桃枝,在李八百死後,挑唆劉桃枝,聯系裴矩,又設計殺了斛律明月。當然了,斛律明月被殺,其中也有高緯的一份功勞。他早對斛律明月所為不耐,有意借劉桃枝之手除去斛律明月,劉桃枝身在齊國多年,當然早看穿這點,今日斛律明月孤立無援,齊國朝廷的心意,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