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尋龍(第2/6頁)

孫思邈臉上迷霧更濃,喃喃道:“不錯,很多事情,很多人自以為知道的。”他說的時候,望著殿外。

殿外夜已濃,濃得如那真相上的塵封。

他的聲音實在太低,吳明徹並未聽清,卻不追問,只是道:“玉璽在始皇帝時就曾丟失過一次,不知先生是否知道呢?”

見孫思邈不語,吳明徹益發地冷靜:“傳說中,秦王政二十八年時,始皇帝曾坐龍舟經洞庭湖,本是青天白日,突然風浪四起,龍舟將傾。群臣均說水下有蛟龍作亂,當以傳國玉璽鎮之。”

徐陵接道:“是呀,這事老夫也曾聽說。始皇帝無奈之下,將傳國玉璽拋入湖中,不想果真風平浪靜。吳將軍說玉璽有靈一事看來並非虛言。”

“可事情的關鍵並非在此。”吳明徹緩緩道。

徐陵眨眨眼睛,問道:“關鍵在哪裏呢?”

這二人一唱一和,看起來更像是演一出戲,徐陵笨拙的演技,如傳國玉璽般厚重。

孫思邈像在看著二人,目光又像過了二人,望向殿外。

殿外有月,月正明。

他的神色平靜如月,突然有種厭倦,就此想抽身離去,可他不能。他只是想著,嶺南如意峰上那冼夫人,想必此刻也在望著明月……

吳明徹不放過孫思邈表情的一分細節,見狀卻想,此人莫測高深,卻不知道很多事情我們也知道。他緩緩又道:“關鍵在於,始皇帝事後派千軍下湖搜尋玉璽,卻不知所蹤!想以始皇帝的能力,竟搜不到玉璽,這事大有蹊蹺。”

徐陵又去摸胡子,點頭道:“果真蹊蹺。”

“可更蹊蹺的是,時隔八年,始皇帝經過關中華陰時,在平舒道上碰到一道士,竟將傳國玉璽奉回。始皇帝大喜,想要重賞那道士,可那道士卻不知所蹤。”

徐陵像有不解道:“這事果然離奇,可吳將軍提及何意呢?”

吳明徹不答,又道:“徐大人可記得方才孫先生說過,昭陽得和氏璧,失去時臨淵有大魚出現的事情嗎?”

“那又如何?”徐陵問後,立即道,“秦王政過洞庭湖有蛟龍出現,昭和臨淵有大魚出現……莫非吳將軍是說,玉璽果真有靈,才驚動異物現行?”他說的更像是神話了,但言之灼灼,自己先信了。

“此言並非虛妄,人雖自詡萬物之靈,可天上地下不知多少生靈偏偏比人更知道天地之秘。”吳明徹說到這裏,問道,“孫先生,你覺得呢?”

“這點我倒認同。”孫思邈淡淡道。

他聽到這神話般的往事,並沒有半分好奇之意,只對其中的見解略有興趣。

吳明徹卻像極為關注這細節,微吸了口氣道:“那孫先生聽到這裏,是否也發現蹊蹺之處呢?”

孫思邈搖頭道:“沒有。”

吳明徹嘴角露出分難以捉摸的笑:“那我就再說兩件事,相信先生定能明白些什麽。第一件就是,孫堅入洛陽時曾見一道士在前,一路追去,這才在城南甄宮井中發現傳國玉璽,玉璽出後,那道士卻消失不見。”

“第二件呢?”徐陵接話道。

“第二件就是傳國玉璽到梁武帝時,侯景作亂,從梁宮中搜傳國玉璽,卻遍尋不獲。侯景死後,我陳國高祖偶過棲霞寺,見一道人立在寺廟前招手,太祖奇怪,跟過去進入寺中到了口水井前,那道士不見,太祖當下讓人到井中尋找,竟重獲傳國玉璽。”

徐陵目光閃動,輕撫胡須道:“老夫倒發現個奇怪的地方,那就是……每次玉璽重現時,好像都有個道人在場?”

吳明徹長吸一口氣,望定孫思邈道:“不知孫先生對此有何看法呢?”

孫思邈也在看著吳明徹,目光如海,難以捉摸。

“吳將軍想讓我有什麽看法?”

吳明徹笑了,笑容中滿是神秘之意,說出了奇怪的一句話:“我想問問先生對尋龍的看法!”

孫思邈臉色忽變,失聲道:“尋龍?”

何為尋龍?尋龍兩字究竟有何意義?為何孫思邈聽到這兩個字,很是吃驚的樣子?

殿中燈火本如那星光,忽因“尋龍”兩字變得迷離難測。

夜正沉,那“尋龍”兩字說出後,平靜卻銳利地驚了夜的美夢。

慕容晚晴終於睜開眼,感覺這一夢有如千年般長久。

她很久沒有這麽沉睡的時候。

眼前仍舊是煙霧繚繞,不遠處的椅子上坐著一人,正是張季齡。張季齡在看著窗外。

窗外有月,月光卻半分照不到他的身上。

她立即發現自己還是身處靈堂,也是坐在椅子上,只是已被繩索綁在椅子上。她稍作掙紮,只覺得渾身軟綿綿的沒有半分氣力,暗自駭然。

掙紮的動靜驚動了張季齡,他緩緩扭頭望過來。

慕容晚晴忍不住叫道:“張季齡,你搞什麽鬼?放開我!”她突然發現張季齡的眼眸中滿是空洞之意,忍不住周身發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