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英雄本色(第3/4頁)

嚴顏毫無畏懼,也高聲叫道:“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你們不講道義,侵占我們益州。我們益州只有不怕死的斷頭將軍,找不到怕死的投降將軍!

張飛聽了勃然大怒,高聲傳令:把嚴顏拖出去斬首示眾。嚴顏視死如歸,神色不變,又頂了張飛兩句:“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砍腦袋就砍腦袋,你發怒幹什麽!結果張飛對嚴顏的骨氣很是欣賞,當場把他釋放不說,還作為上賓熱情對待。

史書中對這場戰役的具體作戰經過一筆帶過,卻把張飛和嚴顏的對話忠實記錄在案,可見對此更加重視。而這一歷史場景,確實也很精彩。在嚴顏這一方,前面四句回答可謂義正辭嚴,很有骨氣;後面兩句不僅視死如歸,更是暗含諷刺:砍腦袋就砍,發怒幹什麽!言外之意,你惱羞成怒了吧,我的話戳到你的痛處了吧,哈哈!把嚴顏的硬骨頭精神展現無余。其實呢,寫嚴顏,根本目的還是為了襯托張飛。張飛越是被對方斥責、頂撞甚至譏諷,他反而越是欣賞對方,這才能夠顯示出他那罕見的度量。總之,張飛在這裏的形象,已經不是一個粗魯殘暴的武夫,而是一位心胸寬廣、賞識人才的君子。

但是,如果這杯茶只品到這裏,真正的味道其實還沒有品出來。真正的味道在哪裏?就是張飛處置嚴顏的背後,他在政治上的深謀遠慮和細密考量。

嚴顏的籍貫和家族,陳壽《三國志》完全沒有記載。但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完整地方志,東晉常璩的《華陽國志》,正好可以彌補這一缺憾。書中卷十二記載嚴顏是“臨江人”。這臨江縣,是巴郡的屬縣,即今重慶市的忠縣。古代巴蜀的巴,是以現今重慶市為中心的廣大地區,包括了所謂的“三巴”,即巴郡和相鄰的巴東、巴西兩郡。當時這個地區的民風,據《華陽國志》卷一記載,有兩大相互關聯的特點:一是“其民質直”,即樸實耿直。二是尚武精神,將領出現多,所以俗語總結為“巴有將,蜀有相”。而嚴顏的嚴氏家族,又是臨江縣的土著大族:“臨江縣:嚴、甘、文、楊、杜,為大姓。”孫吳的名將甘寧,就出自臨江縣的甘氏家族。而嚴顏家族,排名高居五大家族的第一名,地位還在甘氏家族之上。嚴顏之所以會有非凡的骨氣,一是深受本地耿直民風的熏陶,生性就當不來軟骨頭。二是他的家族是當地第一名門,他不能給本家族丟臉。三是他就在巴郡家鄉本地,保衛第一軍事要塞,更不能給本地的將領群體丟臉。

知道了嚴顏的背景和性格,再來看張飛對待嚴顏的一系列舉動,就不僅僅是一般性的君子風度,而是極具政治眼光的深謀遠慮了。深謀遠慮至少有三點:第一,嚴顏既是巴郡將領群體的代表,又是巴郡地方大族的代表,優待他,對於爭取益州本土上層社會強勢群體的支持,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示範帶頭作用。第二,嚴顏的性格樸實耿直,一旦成為座上賓,他會盡心盡力幫助你,而不會搞陰謀,耍詭計。第三,要想獲得嚴顏的真心支持,必須先給足嚴顏的面子,讓他充分表現出視死如歸的硬骨頭精神之後,然後再來釋放他,這樣才能保護他的形象不受損害,避免他以後被人恥笑,這就是爭取嚴顏時在方法上的周密細致考慮。

明白了以上這三點,再來回味張飛的言行和舉動,味道就真的是好得很了。這一切說明了什麽?這充分說明,真實的張飛張三爺,哪裏是戲劇當中只知道叫喳喳的粗魯莽撞人,而是具有深謀遠慮的細心周到人啊。《三國志》卷三十六《張飛傳》說他寬大嚴顏之後,“飛所過戰克,與先主會於成都”。從此張飛一路順順利利,就打到成都同劉備會師了。可見義釋嚴顏收到的政治效果,確實非同一般地好。前面我們講關羽的時候,講他在樊城抓到勇將龐德,三下五除二就把龐德砍了腦袋。對比之下,張飛就比他的二哥,心思更加細致,考慮更加長遠了。

前面講關羽時說過,關羽有兩個形象:一個是歷史記載的,可以稱為歷史關公;另一個是文化塑造的,可以稱為文化關公。張飛與他二哥很相似,也有兩個形象,即歷史張飛和文化張飛。但是,關羽形象變化的特點,是不斷被美化,被拔高;而張飛形象變化的特點,則是一再被損害,被矮化,這實在是不公平。因此,認認真真替張飛維護一回應有的權利,正是我們認識他英雄本色的第一步。由此也可以看出,至少對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而言,孟子所說的“盡信書,不如無書”,是完全適用的。不是說這部小說寫得不好,只不過是不能把它視為正規的史書來相信而已。其實,就是正規的史書,孟子的話也用得著,這在講孔明的時候已經說過了。這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