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家和”(第4/5頁)

李鼐正滿腦子漿糊,見兒子這般說,忙道:“莫非有什麽好主意,說說看?”

李誠想著父親寬厚的性子,將口邊的話咽下,道:“兒子只是一說,一時也沒想到好法子,左右父親要留在京城,不著急回南邊,等等再說。”

李鼐點頭,暫時也只能如此了……

……

昌平,曹家莊子。

今兒曹佳氏使了兩個仆婦過來,一是給李氏請安,送上些內務府當分到王府的一些瓜果,二是來接天慧到平郡王府小住。

早先在京城時,曹佳氏身份所限,不方便出門,但是每個月都挑日子接李氏過去小聚。自打李氏來昌平,母女兩個已經數月未見。

因此,李氏就留下那兩個王府仆婦,問了幾句福晉同小阿哥們的近況。

那兩個仆婦一一答了,除了大阿哥在宮裏,每個月只能回王府一次外,其他幾位小阿哥都好。就是福晉有些苦夏,每日裏沒有精神,甚是想念這邊的小格格。

李氏聽了,也不好直接做主,只能擡頭,看媳婦的意思。

初瑜雖舍不得,但是曹佳氏使人來接,她也無法開口拒絕,只能道:“天慧年歲還小,又要勞煩福晉受累了。”

那兩個仆婦忙起身,其中一個圓臉的道:“舅奶奶切莫這般說,小格格雖是我們福晉的侄女,我們福晉卻是當心肝兒疼的。奴婢們過來前,福晉主子還說,又要對不起舅奶奶了。但凡能忍住,都不會使人來接。”

另外一個仆婦年輕些,是曹佳氏早年的陪嫁丫鬟,道:“大奶奶,王爺同大阿哥都不在王府,我們福晉跟失了主心骨似的。她曉得小格格是大爺、大奶奶掌珠,也不願老來接,還是四阿哥心疼福晉,說是自己個兒想念妹妹了,硬是央磨福晉打發奴婢們過來。”

聽著這些話,李氏同初瑜都不好受。

曹佳氏再剛強,也是個女人,丈夫同長子不在身邊,誰也不會安心。

初瑜已經說道:“都是至親骨肉,有福晉疼我們天慧,我們歡喜還來不及,說別的就是外道了。剛好後山的桃子熟了,還有莊子裏產的時蔬,不是稀罕物兒,只是比外頭買的新鮮,正想著這幾日打發人進京往王府送些。既是兩位管事來了,直接帶回去也便宜。”

圓臉仆婦笑著奉承道:“那感情好,上回舅爺過去提過菜園子,福晉主子就上心了。要是見了這些,指定歡喜。”

屋子裏其樂融融,倒是平添幾分熱鬧。

李氏每日都要午睡的,跟著說了幾句話,就有些乏了。初瑜見狀,使人帶兩個仆婦下去小憩。

曹颙已經得了消息,曉得姐姐使人來接天慧。

天慧今兒背誦的《千字文》,背誦道“渠荷的歷,園莽抽條,枇杷晚翠,梧桐蚤凋”幾句,回到屋子裏,就問父親“渠荷”同“園莽”是什麽。至於枇杷同梧桐兩個,她倒是有認知,沒有什麽疑問。

這四句說得是春夏秋冬,四時之景。

“‘渠荷’是池裏的荷花,‘園莽’是園中的草木。這四句說的是夏春冬秋的景色。”曹颙看著女兒認真的模樣,笑著講解道:“姑姑家不是有荷花池麽?那就是‘渠荷’,天慧不是最愛吃新鮮蓮子麽?現下可是蓮子長成的時節。”

“姑姑家……”天慧聽了,頗為心動的模樣,仰起頭來道:“父親,咱們家的菜園裏怎麽不種荷花?”

曹颙聞言,不由笑道:“那是菜園子,不是花園。天慧若是喜歡,咱們也使人挖個荷塘出來,明年就能有新鮮蓮藕吃了。”

天慧聽了,連忙點小腦袋瓜子,口中說道:“大哥最愛吃桂花藕,二哥愛吃蓮藕燉排骨,祖母同媽媽愛喝藕粉……”

見女兒小小年紀,就能關心家人喜好,曹颙甚是欣慰,對於荷塘越發期待了。

初瑜走到門口,正聽到女兒說著這一連串吃的,不禁笑道:“這是午飯沒吃飽,怎麽都是吃的?”

天慧只是笑,曹颙已經擡頭說道:“閨女也盼著自己家有荷花池,我已經應了,明兒使幾個人在莊子裏尋個地方挖個水塘。除了荷花,再養著些金鯉,也是一景兒。”

初瑜聽了,倒是一愣,道:“若是為了吃藕,何必費事,海澱園子不是有荷塘麽?”

曹颙聽了,拍了拍腦門道:“園子修了幾年,也沒正經去住過幾日,倒是忘了那邊還有荷塘。”

“這個時節,蓮子同新藕都能有了,額駙要是想吃,就打發人過去摘些來?”初瑜說道。

曹颙看了她一眼,道:“福晉同額娘都在海澱王園,用不用抽一日,我送你過去溜達溜達?”

初瑜想了想,搖頭道:“還是算了,要是太太過去住還罷,兩家園子挨著。如今跟著幾十裏,又沒有什麽事兒,我還巴巴地回娘家串門子,實說不過去。再說,沒有了紫晶姐姐幫忙,家裏我也放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