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家和”(第3/5頁)

但是老太太身子不好,受不得氣,老爺又偏著王氏,丈夫還不在家,她做什麽都是錯……

心中的憤恨,卻是生根發芽,對王氏再也沒有平素的恭敬。

家和萬事興,家不和,會如何?不得而知。

……

京城,西直門內,李宅。

李鼐嫁女之事已了,開始跑關系,補實缺。原以為只要銀子使到了,這缺就會手到擒來,誰會想到花費了數千兩銀子,都打了水漂。

去年初朝廷開始納捐,這賣出去的功名頂戴不計其數。原來有的缺,早就叫人搶光了。吏部那邊,不知有多少人排班候補。

翰林院放出來的庶吉士,正經進士科班出身,還有在吏部掛名三年,排不上實缺的,更不要說他們這些納捐出身的雜牌子。

要是七品、八品這些芝麻小官,還不成問題,六品官也不算難。

可是李鼐的出身,還有他的年紀,如何肯放下身價,同那些毛頭小子去搶那些芝麻小官。但是想要補四品、五品的中等缺,談何容易。

李鼐跑了半個月,除了花費了數千兩銀子,送了不少禮,醉了幾次酒之外一無所獲。

他已經在想是不是京城與自己犯沖,要不然為何進京後,自己事事無成。李鼐坐在廳上,有些灰心喪氣。

李誠聽說父親回來,到花廳這邊相見,見了他的模樣,皺眉問管事道:“大爺今天又喝酒了?還不快使人預備醒酒湯。”

管家下去準備,李誠猶豫了一下,進了花廳。

“父親……”李誠走進,就聞到李鼐酒氣熏天:“父親前兩日還念叨胃疼,也當愛惜些身子才好。”

李鼐見兒子關切的模樣,臉上添了抹慈色,道:“誠兒今兒功課讀得如何?”

雖說他四處忙碌,但是卻不願耽擱兒子功課,進京伊始,就請了個舉人到李宅就館。

“四書五經早在蘇州時就念過了,如今不過跟著夫子學學八股。”李誠說道。

李鼐見他小大人似乎,甚是欣慰,點頭道:“如此甚好。為父不行了,只盼著我兒進士登科,為李家長臉。你曹家表叔的兄弟少年探花,學問是一頂一的。只是如今表叔不在京裏,咱們也不好冒然造訪。要不然得了探花郎的指點,對我兒學問也有進益。”

李誠眼睛一轉,道:“父親,表叔同姑祖母出京數月,是不是為了避開咱們?”

聽到兒子相問,李鼐有些反應不過來,懵然道:“避開咱們?這叫什麽話。咱們兩家是骨肉至親,咱們又不是討債的,為何要避開咱們?”

“父親已經進京數月,要是表叔真念著親戚情分,怎麽會對咱們家的事兒始終冷眼旁觀?同舅舅家的事兒也好,二叔的事兒也好,父親求官的事兒也好。要是曹家表叔真有心幫襯,也不會任由父親沒頭沒腦地操勞。”李誠振振有詞地說道:“這幾個月,兒子只見過曹家表叔兩次,他看著也和氣,但是對父親多是推托之詞,根本就沒有真心親近之意。”

李鼐原只以為曹颙半隱居的緣故,是因守父喪的緣故,聽了兒子的話,雖有觸動,也是半信半疑。

他微微皺眉,帶著幾分疑惑道:“你小孩子家家,怎麽會想到這些?莫非有哪個不知好歹的奴才在你跟前嚼舌頭,離間親戚情分?”

李誠道:“父親,沒人當兒子說這些。兒子已經不小了,曹家表叔待咱們父子如何,兒子還不曉得麽?不說別的,就是這捐官之事兒,曹家二房長子的侍衛缺,就是曹家表叔早年使人跑的。聽說去年納捐開始,曹家還給家奴補了實缺縣令。曹家表叔繼承了伯爵,又是和碩額駙,同幾個王府都有姻親,與幾個皇子阿哥往來交好。要是他肯幫父親,也不過一句話的事兒。”

李鼐本就為跑官的事情沮喪,聽了兒子說這些,有理有據,並不是信口胡說,只覺得心中酸澀道:“你表叔幫咱們,是念及親戚情分;不幫咱們,也挑不出不是。我同他雖說是姑表親,但是因隔得遠,平生也沒見過幾遭,他同我不親也是正常。”

李誠見父親這般說,倒是不好再說曹家什麽,低聲問道:“大舅那邊,父親打算如何應對?”

他雖才十二,但是因早慧,跟小大人似的,所以李鼐對這個嫡子也算頗為倚仗。進京後的事情,也沒有瞞他。

李鼐嘆了口氣,道:“還能如何?等著老爺來信,看看老爺如何吩咐再說。”

李誠見狀,不禁有些擔心,道:“父親,祖父雖性格慷慨,但是最厭煩別人得寸進尺。前面的三十頃地祖父樂意應承,後邊大舅想要大莊子,怕是祖父連前面的小莊子也不會同意給了!”

李鼐才想到此處,為難道:“那怎麽辦?總不能跟你大舅撕破臉。”

李誠眼睛轉了轉,道:“父親,要不然還是想想其他法子。大舅最是好名,要是尋個好幾會,說不得不用咱們家破財,也能接回兩個堂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