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爭新(下)(第2/5頁)

臣子怕什麽?怕“黨爭”,也怕皇上用“黨爭”為由子,清剿不合心的臣僚。

歷朝歷代,有人的地方,就難免有結黨的。

說其他的,不過是書裏的記載,瞧了也是當成故事讀的。早年間,索額圖與明珠的爭鬥,卻是許多臣子耳聞目睹的。

不少臣子,沾了“結黨”的名兒,就斷送了前程。

三阿哥這裏,身為皇子阿哥,又得封和碩親王,他倒不擔心自己會失了皇父歡心。

他是聽了康熙這句話,心裏警醒。

被圈了大阿哥與被廢了的二阿哥,都是鑲藍旗,這說起來真有些不吉利。

不過,是不是宣示,在大阿哥與二阿哥儲位無望後,自己這個最年長的皇子,是天命所歸?得以承嗣皇統?

三阿哥心裏正在糾結,是該憂該喜,突然想到鑲藍旗的皇子不止三位,還有十四阿哥。

想著十四阿哥的受寵,與德妃在宮裏的地位,三阿哥不由地生出幾分提防之心。

雖說後宮名義上是四妃主理宮務,實際上還是以宜妃、德妃兩人為主。惠妃是大阿哥生母、八阿哥養母,兩個兒子都遭到皇帝厭棄,她這個做妃子的還有好去?

雖說沒有被打入冷宮,但是宮裏的人是最勢力的。雖不敢壞了規矩,但是也沒人再去奉承與理會。

惠妃只能沉寂,整日裏呆在自己宮裏吃齋念佛。

三阿哥之母榮妃,待年宮中,是康熙最早寵幸的後宮之人,年紀比康熙還大兩歲。連著生了五子一女,其中前四個皇子都夭折了,沒有敘齒,只有長女與幼子長大成人,就是三公主與三阿哥姐弟。

康熙實際上的長子承瑞,就是榮妃所出。

連番的生育與喪子之痛,使得榮妃的身子受損得厲害。加上她是六十多歲的人了,上了年紀,精神不足,也鮮少插手宮務了。

剩下的宜妃與德妃,沒有皇後之名,卻有皇後之實。

十四阿哥是德妃幼子,又同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結黨。自從八阿哥沉寂以後,十四阿哥已經有取而代之之勢。

同出身卑微的八阿哥不同,十四阿哥同三阿哥一樣,都是四妃所出,除了沒有分封之外,身份上一般無二。

加上十四阿哥年輕,在宮裏養育的年頭多,比三阿哥更受皇父親近。

三阿哥心裏已經打起小算盤,看來自己也要有兄弟做助力才好;還要隨時盯著老十四那邊,別讓他鉆了空子。

都是皇子,所謂受寵不受寵,還不是因為十四阿哥同十六阿哥他們與年長的阿哥相比年幼。他們小時候,皇父已經年過半百,對兒女多了慈愛之心。

想到此處,三阿哥瞄了旁邊站著的十六阿哥。

雖說出身比不得十四阿哥,但是論起討皇父歡心來,十六阿哥更勝一籌。

若是能引得十六阿哥做助力,就算不能同十四阿哥背後的八阿哥等人抗衡,也能在皇父面前多說幾句好話……

十六阿哥正眼觀鼻、鼻觀口、口問心,做恭順狀。耳朵裏聽著康熙訓斥群臣,心裏想得卻是曹颙的“訓子之方”。

他的庶子弘普已經四歲,正是淘氣得不行的時候。整日裏在阿哥所鬧得人仰馬翻,也正當該管教管教。

回去給小家夥吃兩日窩頭,不曉得小家夥還敢不敢淘氣?

除了側福晉李氏有身孕,這次剛到熱河,就診出十六福晉也有了身子。算下來,李氏同福晉懷孕的日子相差不了兩月。

十六阿哥心裏也矛盾得很,既是盼著福晉能生下嫡子,圓了福晉的盼頭,又怕有了嫡子,使得弘普處境尷尬,引得側福晉李氏傷心。

換作其他人,生了十個、八個兒子也沒這麽為難。

十六阿哥不知該感嘆自己多情,還是罵自己受曹颙影響太深、心太軟,身為愛新覺羅家的子弟,他的任務不就是繁衍子嗣麽?

這樣想著,十六阿哥心裏便多了自嘲,對李氏的愧疚之意就減了幾分。

這世上有幾個人能隨心所欲,都是身不由己,何苦再熬神苦思,想再多也不頂什麽用。

是兒是女,還是聽天命。

也不能因顧及李氏與弘普母子,就盼著福晉生不出男丁來,這樣對福晉何其殘忍。

十六阿哥正想著,就覺得周身有些不得勁。他擡起頭來,正好同三阿哥的視線對個正著。

見三阿哥神情中滿是親近之意,十六阿哥倒是有些糊塗,不曉得自己這位三哥又鬧什麽新花樣。老是收拾園子,恭請聖駕遊園那套他不膩歪,十六阿哥每次陪著聖駕過去,都覺得膩味。

那種刻意做出來的“其樂融融”的“父子天倫”,讓人覺得假,覺得累得慌。

就在下邊王公臣子們各懷鬼胎之時,康熙已經金口玉言,說道:“今滿洲大臣內,無能令漢大臣心服之人。朕因仍用馬齊為武英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穆和倫為戶部尚書。著嵩祝即馳驛前往京城,問用不勝祈幸之語者為誰,祈雨不到者為誰,嚴查題參。若仍徇情面,一經覺察,必將嵩祝並誅之,陳名夏即伊榜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