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戰火”(下)(第2/4頁)

後邊一句,是吩咐門口侍立魏珠兒的。

“嗻!”魏珠兒躬身應了,搬了個圓凳,擺在曹颙身後兩步遠的地方。

這其中卻是有對曹颙的保全之心,曹颙雖說醒酒了,但是身上還帶著酒氣。要是距離近了,熏到了康熙,也是大不敬的罪過。

禦前當差的太監、宮女也好,侍衛也好,飲食上都有禁忌,為的就是身上不帶異味兒。

曹颙回頭見了,曉得魏珠兒的好意,心裏暗暗感激。

康熙卻是覺得有些遠了,吩咐道:“搬到前邊來!”說著,指了指左手側兩步遠的地方。

按照規矩,曹颙又謝過恩典,才側身做了半拉屁股。

既是康熙要問,曹颙自是原原本本地將自己兩月前的蒙古見聞從頭到尾講述了一遍。

被阻斷在張家口的商賈,到馬腿的積雪,風雪中的迷途,斷了生計的蒙古牧民,牧場中凍餓死的牲口……

講到最後,曹颙的心情不禁沉重起來。

對崔飛說起氈子與羊皮的收購利潤豐厚,通過他將這個消息傳到京城權貴耳中,是曹颙唯一能想到的幫著那些牧民的法子。

如今,雖說也算是達成目的,京城這邊往口外收皮貨與氈子的商人去了不少,但是他們是為了賺銀錢去的,那些淳樸牧民哪裏是他們的對手。

在經過這番變賣後,那些牧民就算是能熬過今年,日子也不好過。

在生存受到危及時,別的也暫且顧不上。能做的,就是祈禱今年冬天的雪勢小些,讓牧民們緩口氣。

康熙神色越發深沉,察覺不出喜怒,過了好半晌,方開口問道:“你向來不多事,這次在雅爾江阿的奴才面前費了口舌,可是不放心你那恩人一家?”

朝廷收到蒙古王公的折子,只給他們送了糧食,對於牧民卻是使人去“授之以漁”。

面上是都是朝廷的恩典,實際上不過是說得好聽。

蒙古人除了權貴們與奴仆們定居外,其他多是遊牧,散居在草原上,怎麽“授”?

曹颙不是傻子,不會魯莽到為了自己的“不仁”,讓自己落下什麽罪名。

在同崔飛提起時,曹颙便已想好了擋箭牌:“回萬歲爺的話,小臣卻有私心,也不敢因私忘公。驅之以利,保全蒙古百姓,是為了大清北疆之安定。太平時,蒙古人是能阻礙鄂羅斯的野心;要是有不臣之人擅起硝煙,蒙古人也能壯我大清軍威。”

這不是曹颙心黑,昧著良心提議讓蒙古人做炮灰,不過是實際闡述罷了。因為早在二十多年前,噶爾丹叛亂時,康熙便是這樣做的。

驅蒙古人為馬前卒,也是朝廷執行“減丁”政策的形式之一。

“雪大,無糧,蒙古怕是要亂了。”康熙緩緩地說道:“蒙古人最是貪婪,習慣劫掠。別的部落還好,額魯特人最是反復無常,地處偏遠,後面還有鄂羅斯人推波助瀾,不曉得會鬧成什麽幺蛾子來。前些日子喀爾喀那邊的折子提及,去年冬天額魯特人又不安分了。”

這才康熙五十四年,離歷史上十四阿哥西征應該還有還幾年,戰爭會提前麽?

按照後世的說法,滿人也好,蒙古人也好,都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

這滿洲八旗出兵,平定回疆蒙古叛亂,算是內戰,曹颙身為漢人,原應是中立立場。

此刻,曉得了有俄國人摻和在裏頭,他卻換了想法。新疆也好,還是策妄阿喇布坦窺視的西藏也好,都是中國不可或缺的疆土。

要是失了新疆,俄國人直接能殺到陜甘一代,逼進京城;要是西藏不穩,那邊緊鄰的就是英國殖民地。

從蒙古收氈子與羊皮供給八旗軍需,對於京城權貴來說是賺錢的買賣。實際上,曹颙想出這個法子,想得是一舉兩得。既是幫助了蒙古人,也是加強了軍備。

要是現在就打仗的話,那可怎麽好?

不說別的,就是八旗牧場那邊的馬匹,能用於出征的,也未必湊得全。還有後勤供給也是問題,國庫裏沒有銀子。

前些年追討庫銀,雖說收上來些,但是前兩年是康熙登基五十年,隨後又是甲子萬壽,光施恩典,減免了不少省份的賦稅。

這進的少的,支出的卻半點少不得,國庫自然又空了。

當年噶爾丹叛亂時,後勤供給這塊除了糧食是關裏送過去外,大半都是喀爾喀蒙古供給,例如馬匹,羊群,氈子,羊皮等物。

加上蒙古人為朝廷大軍的馬前卒,那些所謂的“平叛”,其實就是蒙古人的自相殘殺罷了。

如今,卻是不能指望喀爾喀那邊。

去冬今春的這場雪災,朝廷損失不少,喀爾喀蒙古就更不要說了。那邊的地理位置靠北,雪勢更大,災情只會更加慘重。

別說是供給朝廷大軍,就是他們自己,也要指望朝廷這邊開恩了。想要緩過氣來,怎麽也得三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