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

陳廷敬乘船沿運河南下,沿途都見民夫忙著疏浚河道,修路架橋。逢府過州,城外路邊都堆著黃沙,預備鋪路之用。原來百姓都知道皇上要南巡了。又探得沿途官府都在為皇上南巡新派徭役,只是不聽說再攤稅賦。陳廷敬將途中所見均細細具折,密中奉發。

這日到了杭州,雇車入城。自從進入浙江,陳廷敬愈發小心起來。他同浙江總督阿山當年都在禮部當差,兩人知己知彼。陳廷敬對阿山這個人心裏自是有數,更不能讓人覺著他是故意找碴兒來的。進城就沿途逢見好幾家娶親的,敲鑼打鼓,絡繹不絕。珍兒說:“今兒是什麽日子?這麽多坐花轎的?”

大順笑道:“敢情是我們來杭州趕上好日子了。”

劉景也納悶道:“今兒什麽黃道吉日?沿路都遇著七八家娶親的了。”

城南有家名叫煙雨樓的客棧,裏頭小橋流水,花木蔥蘢,陳廷敬很是喜歡,就在這裏住下了。

收十停當,大順找店家搭話:“店家,杭州城裏怎麽這麽多娶親的?今兒什麽好日子呀?”

店家笑道:“最近啊,杭州天天是好日子!明兒您看看,說不定也有十家八家的娶親呢!”

店家見大順不解,便道:“你是外鄉人,莫管閑事兒吧。”

吃過晚飯,天色尚早,陳廷敬想出門走走,珍兒、劉景、馬明、大順幾個人跟著。街上人來人往甚是熱鬧,只是這杭州人講話,嘰裏哇啦,如聞鳥語,一句也聽不懂。天色慢慢黑下來了,街上鋪門都還開著,要是在京城這會兒早打烊了。珍兒見前頭有家綢緞鋪,裏頭各色料子鮮艷奪目。她畢竟是女兒心性,想進去看看。陳廷敬點點頭,幾個人就進了綢緞鋪。

綢緞鋪同時進來五六個男人,很是打眼。夥計忙過來招呼,說的話卻不太好懂。夥計見他們是北方人,就學著官話同他們搭腔:“幾位是打北邊來的?這麽多男人一起逛綢緞鋪,真是少見。”

大順說:“男人怎麽就不能逛綢緞鋪呢?”

夥計笑道:“外地來的男人都是往清波門那邊去的。”

陳廷敬一聽就明白了。他早聽說杭州清波門附近有一去處,名叫清河坊,原是千古煙花之地,天下盡知。上回皇上南巡,有些大臣、侍衛在清河坊買女子,弄得杭州人心惶惶。皇上後來知道了,嚴辭追究。有位開了缺的巡撫為了起復,托禦前侍衛在這兒買了幾個青樓女子進京送人,結果被查辦了。

又聽那夥計說道:“不過你們今夜去了也白去,早沒人了。”

大順聽得沒頭沒腦,問:“夥計,你這是說什麽呀?”

這時,店鋪裏間屋子出來一個男人,用杭州話罵了幾句,那夥計再不言語了。陳廷敬自是半句也聽不懂,卻猜那罵人的準是店家,八成是不讓夥計多嘴。珍兒想再看看綢緞,夥計卻是不理不睬。珍兒沒了興趣,幾個人就出來了。

出了綢緞鋪,順著街兒往前走,不覺間就到了清河坊街口。只見前頭大紅燈籠稀稀落落,門樓多是黑燈瞎火,街上也少有行人。陳廷敬想起剛才綢緞鋪裏夥計的話,心想倒是去清河坊街上走走,看裏頭到底有什麽文章。

陳廷敬進了清河坊,駐足四顧,道:“不是想象中的清河坊啊。”

珍兒問:“什麽清河坊?老爺想象中應是怎樣的?”

陳廷敬笑道:“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大順笑笑,說:“老爺,這兩句我聽懂了,就是說公子哥兒騎著馬往這橋邊一站,滿大街的姑娘招手拉客!”

珍兒一聽生氣了,喊了聲老爺。陳廷敬回頭朝珍兒笑笑,珍兒卻把嘴巴噘得老高。又見前面有家青樓,喚作滿堂春,陳廷敬猶豫一下,說:“去,進去看看。”

大順擡頭看看招牌,心裏明白八九分,問:“老爺,這看上去像是那種地方呀?”

陳廷敬點頭笑笑,徑直往裏走。才到滿堂春門口,鴇母扭著腰迎了過來,說的也是杭州話,自是聽不懂。

陳廷敬笑道:“借個地方喝茶行嗎?”

鴇母聽著是外地人,忙改了官話,道:“成!喝茶,聽曲兒,過夜,都成!”說著就朝樓上連聲兒喚著姑娘們快來招呼客人。說話間,四個女子下樓來了,個個濃妝艷抹,卻姿色平平。

陳廷敬頓時慌了,回頭看珍兒,卻不見她的影子。

陳廷敬問:“咦,珍兒呢?”

大順也回身四顧:“剛才還在啊!”

馬明忙說出去找找,她肯定在外頭待著。

馬明沒多時急匆匆跑進來,說:“老爺,珍三太太不見了。”

聽馬明這麽一說,鴇母跟幾個姑娘都樂了,直說這幾位爺真是稀罕,哪有帶著老婆上這種地方來的。

陳廷敬後悔不叠,道:“我怎麽就沒想到這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