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皇帝替代品(第2/4頁)

第二,看上面就知道,這時,宗澤才剛剛離開應天府,趕赴開封城,他還沒到任,嶽飛就算真的殺了過去,要怎樣向他報到呢?

所以,基本上可以斷定,《宋史·嶽飛列傳》中的這一段話是謬誤。雖然是假的,但無損於嶽飛的威望。嶽武穆有自己真實的事跡,那些足以讓他高居所有武將之上,成為中華戰士的代表。嶽武穆是偉大的,只是在這時,他還真的很……直率。

讓他丟掉軍籍的那封奏章很長,有幾千字,大體說了三個意思:一、趙構已登大寶,中原有主,應該趁金國不備,出其不意進攻;二、黃潛善、汪伯彥是庸才,不足以成大事,應該罷免;三、建議趙構親征,率大軍北渡黃河,收復失地。

有人會笑嶽飛不自量力,只是一個小兵,居然敢輕言國政,不僅談到了宰執大臣的任免,還要求皇帝禦駕親征,這實在太過分、太兒戲、太不知起倒了。

我不這樣看。首先,嶽飛說得都對,這些都是一個王朝此時此刻最該做的事,況且這也談不上什麽不自量力。宋朝是一個言論自由的國家,無論誰都可以說任何事,甚至平民百姓在太平歲月裏都能上書議論皇帝大臣的得失,那麽,為什麽嶽飛不能以一個小兵的身份說這些話呢?

這是宋朝,不是明朝、清朝,或者別的什麽專制暴戾的時代。如果一定要說他做錯了什麽的話,那就是他對趙構的認識了。

這時,誰也不清楚趙構是個怎樣的人。李綱、宗澤、嶽飛等人都看不清這位年輕的皇帝的真面目,所以,他們或早或晚地悲劇了。

嶽飛被開除軍籍,成為一個無業遊民,這是件很郁悶的事。在國家最需要英雄的時候,最強的軍人居然被開除了!

這是好事,不這樣的話,嶽飛會隨著趙構的親兵營一路跑啊跑的,不知不覺就跑到江南了。他只是個小兵,在劉光世等人的率領下,能做出些什麽呢?

他是一只展翅高飛、獨自翺翔的大鵬,需要自己的天空。只有走出這片充滿私欲、多變、政治性高於戰鬥力、戰鬥力不斷喪失的營房,他才會是傳說中的那個人。

放下嶽飛,等待他再一次出現。現在回到趙構、李綱身上。對於恢復中原,李綱有一整套構思,派宗澤去開封城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給開封城披上鎧甲。

開封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不能沒有外圍防線。一馬平川的地勢,如果沒有黃河天險的隔斷,河東河北等地的拱衛,它本身再堅固,也無法應對外敵。

所以,李綱派張所任河北西路招撫使,傅亮任河東路經制副使,去兩河地區招撫百姓,建立武裝。請注意這四個字——建立武裝。

兩河地區被金軍肆虐,各大名城相繼淪陷,各處正規軍基本上傷亡殆盡。開封京城的軍力損耗嚴重,長江之南的軍隊根本不靠譜,而西軍又離不開防區,可以說,兩河地區已經徹底失去控制了。可是,漢人的力量卻空前強大。

無數支義軍自發形成組織,他們保家結社,對抗金軍,取得的戰績比宋朝的正規軍強太多了,足以讓大兵們想買塊豆腐撞死。

以河東區為例,這裏的民兵用紅巾作標志,小事不說了,只提一下他們和完顏宗翰的故事。金軍的大太子在宋朝官方面前一直很威風,可在老百姓眼裏卻很一般,沒什麽了不起的。當初,他圍攻太原城,紅巾民兵就把他擋在了太原城外。

澤州(今山西晉城縣)、潞州(今山西長治縣)一帶的民兵還特地問候了一下完顏宗翰。某天,他們偷襲他的軍營,差一點就橫掃全軍,和他面對面。

與之相比,河北區域內的義軍規模更大。

河北境內有座五馬山,它在現代很一般,沒人知道,可在當時,它是河北境內的太陽。毫不誇張地說,它的實力遠遠超過北宋的帝都開封城。

這裏依山建寨,比人工修的城墻還要高大堅固;這裏有十萬兵力,都是自發聚集的忠義民兵,無論是素質還是實力,都比爛透了的禁軍強得多。

更重要的是,河北區域內的其他民兵都聽它號令,民兵人數加在一起有幾十萬之多。這樣,它的號召力比趙佶、趙桓、趙構都大得多。

這樣一股力量,足以在亂世中自成一國了,可是,他們卻幾次三番地寫信給遠在應天府的趙構,說他們一直都期待著中央的領導,請派人來領導我們吧。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山上最大的頭領姓趙,叫趙榛。趙榛是趙佶的兒子,受封為信王。查名單,他是金軍在開封城裏抓走的重要俘虜之一,怎麽會跑到五馬山上打遊擊呢?

趙榛自己說,他是趁亂逃出來的。國恨家仇讓他充滿了力量,決心與百姓一起和女真人死磕到底。這多好,讓百姓既有軍隊的實際力量保護,又找到了長期以來習慣了的宋朝政權,心靈身體兩健全,好日子似乎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