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如果還有明天(第4/5頁)

李綱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可近處也有救星,趙桓想起了前幾天才與自己分手的九弟趙構。誰說開封城的信息更新得慢?誰說金軍控制了占領區,使宋朝人寸步難行?

趙桓能夠隨時掌控周邊的每一個動向,就連趙構到了相州他都知道。他任命趙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陳遘為元帥,宗澤、汪伯彥為副元帥,讓這一大堆元帥火速帶兵救援京師。

這些頭銜扔出去之後,趙桓的全部準備工作做完了,趙構的第一個罪名也成立了。他是天下兵馬大元帥,有了這個職務,天下的安危都得由他來負責,眼前的第二次東京保衛戰就由他來搞定。

搞不定,就是失職、無恥、無能!

但是,請問這位大元帥有啥兵力呢?首先一點,整個河南大地,也就是當時的京畿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京東西路、京東東路等地方,除了開封城這一小塊之外,有宋以來,一百七十多年裏,就從來沒有過什麽軍隊。

軍隊不是在京城,就是在邊疆,尤其這時天下二十三路分為四道,各道獨自為政,在這一大堆制約之後,這位新鮮出爐的大元帥手裏能有什麽呢?

我們再次回到開封城。

做完上面這些事情之後的第二天,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金軍殺到開封城下,來人不是完顏宗翰的西路軍,而是完顏宗望的東路軍。

二太子的動力大,每次都能跑第一。

金軍臨城,趙桓坐不住了,他帶著全體宰執人員走上城頭,一來觀敵掠陣,二來鼓舞士氣。大人物出鏡,效果真是非同凡響,城墻上的守軍、助戰的百姓都沸騰了,他們拿起武器沖向了皇帝……身邊的首相唐恪。就是這個敗類下令天下兵馬不許勤王,讓堂堂京城變成了孤島。

宰了他!

軍民的反應嚇壞了趙桓等人。主角唐恪反應迅速,他拉過來一匹馬,以高齡文官罕見的敏捷動作跳上馬背,沖下城頭,消失在廣闊的京城街道裏。

每個人都明白,唐恪的末日到了,首相必須換人。趙桓任命何栗為首相,由他和同知樞密院事孫傅一起想法子守城。

趙桓萬萬沒料到,世界上任何人也沒料到,從沒做對一件事的他作出了這一輩子最大的錯誤決定。歷史證明,他錯到死了。

當時,這個決定怎麽看怎麽正確,因為何栗、孫傅是血統最純正的宋朝文官,尤其是孫傅,身為文官大統領、樞密院首長,他升官的理念是從趙光義就開始的“以文統武”。

戰事危急,火燒眉毛,兩人各自使出了獨門絕招來應對。

何栗每天大開房門,屋裏酒盈樽、書滿架,案上放著沏好的新茶。何首相紅袖添香,意態瀟灑,佳詞妙句不斷地從他嘴裏蹦出來。

高,名士風範!有人這樣贊嘆。

滾!人家這是戰爭高人好吧,師承東晉高手謝安的安閑風度。越是危急時刻,越要表現出輕松雅致,這樣可以安定軍心,文盲!

有人這樣注解。

相比之下,孫傅更加具體精到些。何栗是首相,可以從意識形態上做文章。他是軍方大佬,必須得拿出具體方案來。怎麽搞呢?他習慣性地翻閱文章,突然,神跡出現,宋朝列祖列宗真是失德,一首丘浚的《感事詩》出現在他眼前。裏邊有這樣一句話:“……郭京、楊適、劉無忌,盡在東南臥白雲。”

臥白雲的都是神仙,是宋朝漢人的神仙。而在宋朝,從趙光義開始,到趙恒發揚光大,幾乎每件國朝重事都能和道士、神仙沾上邊兒。

就連燭光斧影之夜,趙匡胤死的時候,都有道士的影子出現過。

現在,異族入侵,這樣的生死大事,怎麽能把神仙排除在外呢?孫傅感覺自己之所以在這種時候看到這首詩,本身就是神仙的暗示。看詩體,這是感事詩,是敘事型的,裏面提到的神仙必定真有其人。那麽……找!

即日起,開封城大街小巷的顯眼處,都貼上了尋神仙啟事。上面寫著:神仙,男,相貌不知,體態不詳,職業不定,近期以郭京、楊適、劉無忌等名字出現,有知情者歡迎舉報,有重賞。同時,熱烈盼望神仙們大白天下凡。

孫傅等人正忙著,城外邊更加混亂了。完顏宗望的東路軍忙著圍城,當然,還是圍不住。以他五萬多的軍力,去圍周長八十多裏的開封城,就算士兵單排列隊手拉手,也不見得能圍住。

此時,宋朝的勤王軍隊正在逼近。

第一個行動的是南道都總管張叔夜。這個人在中國非常知名,只要是讀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是他招降了水泊梁山好漢。

他是正義的化身。

在中國歷史中,他的形象更加高大。他是宋朝國破家亡時僅存的一文一武兩忠臣之一。張叔夜,字稽仲,河南開封人,生於公元1065年,時年六十一歲。他是仁宗朝早期宰執張耆的曾孫。他的出身很顯赫,生平很壓抑,因為他與蔡京作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