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如果還有明天(第2/5頁)

他想了又想,試探著說:“這仗沒法硬拼,我們探探宋軍的虛實吧。”

完顏宗翰點頭,接下來又冷場。

虛實是那麽好試探的嗎?當年赤壁大戰,周瑜為了試探曹軍水寨的虛實,得坐著戰艦逼過去,先看外形,再和曹操的戰船來一次水面追逐。現在,想讓金軍照樣模仿都不成,沒船,沒水手,沒法在水面上飆船。

最後,他們集中金營的全部實力,只找來了幾百面大鼓,讓士兵們使勁敲。注意,中間隔著整條黃河。就這樣,他們敲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早晨,他們走到岸邊,向南邊一看,全都驚呆了。

南岸上一片開闊,完整地展現著黃河的地表,一個人也沒有,啥也沒有。也就是說,金國人只是隔著河敲了一夜的鼓,十三萬宋軍居然全都跑光了!

這是什麽樣的軍隊?出產這種軍隊的國家是什麽樣的國家?這個疑惑迅速在金國人的心裏生成了,毋庸諱言,換成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時代的軍人,都會產生兩種反應——蔑視、欲望。

金國西路軍安全渡河,沒損失一兵一卒,沒耗費一槍一箭。廣闊的宋朝疆土在他們面前展開了,他們可以予取予奪,隨心所欲,想怎樣進攻都可以。

但是,完顏宗翰沒這麽做,反而再次派出了使者。這一次,他又開價了,針對眼前的形勢,他不再談什麽北方三鎮,而是索要全部河東、河北土地。

多麽狠毒狡詐的敵人,不僅要借宋朝的手,使在河北、河東土地上繼續抵抗的漢人懾服,還在第一時間讓宋朝泄勁。

黃河天險被突破,宋朝當局肯定驚慌失措,緊接著會非常自然地提高抵抗力量。可是,金軍又議和了,再次給宋朝希望。

這就是經典的溫水煮青蛙,青蛙到煮熟時竟忘了疼!

事情完全按照完顏宗翰的設計發生了。趙桓再一次同意,他急忙派自己的兩大親信,也就是主張割地的兩大先鋒——耿南仲、聶昌去配合金軍,到河北、河東大地上解除宋軍的武裝。這兩個衰人非常積極,畢竟這是他們最盼望的事嘛。

聶昌跑得快,他帶著詔書馬不停蹄地越過黃河,趕到了絳州(今山西新絳),在金使的監視下命令守城的宋軍放下武器,全體投降。城裏的守將叫趙子清,是個聰明人,他沒說不答應,而是放下了一架梯子,要聶昌帶著詔書爬上來,讓他親眼看一下,只要是真詔書,他就投降。

聶昌努力工作,他一個文官,真的爬了城墻,這也是開了先河了。有宋一代,善待士大夫,哪個宋帝都沒有這麽折騰過自己的文官。

可誰讓人家聶昌願意呢?

他爬了上去。等著他的是一張張充滿仇恨的臉。趙子清命令士兵抓住他,先把他的兩只眼睛挖了出來,接著一頓亂刀砍成肉醬,之後再把這堆臭肉扔下城去,讓金國人看看,這就是兩河軍民的態度!

耿南仲跑得慢,都是做宰執的人了,做什麽都懂得留三分力。他慢騰騰地走著,走到了衛州(今河南衛輝市),也就是說,還沒出河南省,就被當地的民兵攔住了。

誰說民兵不是兵,這幫阿兵哥要幹票大買賣,他們打探到耿宰執一夥人是去幹什麽的,一時火起,要在半路砍了這幫人。可惜的是,他們的運氣差了些,金國使者見勢不好,馬上逃跑,速度快得追都追不上。等到他們回頭再找耿南仲時,這位宰執大人已經不見了。

耿南仲年紀很大了,所謂人老成精,這人非常懂得在什麽時候做什麽事,比如要他去招降,他絕對慢慢走;他更懂得怎樣做事,比如這時就得逃跑。

第一,他跑得快;第二,他跑對了方向。

他跑向了相州。相州是嶽飛的故鄉,在河南省界內,離京城不是很遠。他之所以跑向這裏,是因為他時刻關注著周圍的情況,知道相州有一位大人物——趙構。

趙構不是被派去和金軍談判了嗎?應該直奔黃河才對。他是想去的,可是趙構做什麽事都是一根筋,他走到半路上,遇到了一個人。這人在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提起他,人們都會把他與李綱、嶽飛並列。

宗澤。

宗澤,字汝霖,浙江義烏人,生於公元1060年,現年六十六歲。這是一位老人了,他的一生(年過花甲,可以說是一生了吧)都在折磨中度過。他的人生起步還是不錯的,他在三十一歲時考中了進士。這是難能可貴的,第一,他家世代務農,首次有人考中進士;第二,他的年齡不大,剛過而立之年,成為宋朝文官中最幸福的一員,有無比光明的未來。

可他卻把自己搞得無比淒慘。

考中進士的時候,悲慘的事情發生了。他所寫的策論讓考官很為難。不錄用吧,文章寫得很好;錄用了呢,危及頭上的烏紗帽。宗澤的策論抨擊時弊,把當時元祐年間新、舊兩黨的錯誤都列了出來。這還了得,等於把腦袋伸進了馬蜂窩裏,不狠狠地蜇你一頓,還讓不讓馬蜂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