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欽宗式沉淪(第3/6頁)

當地的一群鹽商氣壞了,蔡京屢變鹽法,搞得全天下鹽商集體破產,本想著報仇呢,沒想到仍然氣焰這樣熏天。鹽商們打上門去,也沒別的招數,大聲咒罵而已。

李偃火了,派兵把鹽商都抓了起來,嚴加看管。再派幾百名士兵保護蔡京,同時為蔡京購買宅第,做長居打算。

消息傳出,天下大嘩。不說黎民,不說禦史,連皇帝都氣暈了,這是處理奸賊嗎?這是送奸賊去養老療養!趙桓火速派人到長江邊,把李偃撤職查辦,官銜一擼到底,去道觀裏掛名曬太陽去!

從這以後,沿途的官兒們才看清情況,把蔡京當罪犯待。這時蔡京八十歲了,一向安榮富貴養尊處優,到這時才領略到了一點淒風苦雨,開始受折磨。

先是朝廷派人快馬加鞭追了上來,要他交出身邊的三個寵姬慕容氏、邢氏、武氏,說她們太美了,連金國都派人來要,為了兩國友好,必須交出去。蔡京無奈,只好照辦,當揮淚作別時,他寫了一首詩:“為愛桃花三樹紅,年年歲歲惹春風。如今去逐他人手,誰復尊前念老翁。”

之後,他形單影只孤單南行,沒有了地方政府的保護,連小商販都對他當面詬罵。他想買飯,罵他,他想坐轎,罵他,勉強支撐到當年的七月份,走到潭州(今湖南長沙)時,他終於病倒了。這個巨奸大惡自知不行了,死前寫了這樣一首詩:“八十一年住世,四千裏外無家。如今流落向天涯,夢到瑤池闕下。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幾度宣麻,止因貪戀此榮華,便有如今事也。”

那是公元1026年,宋靖康元年的七月二十一日。

蔡京死後,沒人給他收屍。想想七月天裏的長沙悶熱到什麽程度,那具屍體的樣子可想而知。最後是押送他的人把他草草埋葬,葬時別說棺木,連草席也沒有一張,只用些青布纏上,就埋進了土裏。

地點是漏澤園,當時的公墓。

蔡京的直系親屬們,如蔡攸、蔡絳等二十三人,或處死或遠貶,都各有下場,可以說蔡氏家族團滅。

以上,正義似乎真的來了,但實在是太晚了。

縱觀蔡京的一生,沒有仔細研究的話,總會把他歸納成個臉譜。他又奸又惡,又狠又兇,害人害到刨墳掘墓,是個天生的壞種。真是這樣的嗎?當年在邊遠的福州長大,一步步考上官場,沒有根基沒有靠山,從零拒絕起步的那個少年,是怎樣變成這樣的元憝巨惡的呢?

被逼無奈,他生活在新舊黨爭最激烈的時代裏,是時代造就了他,他是邪惡土壤裏培育出來的邪惡之花,不想倒在洪流裏,就只好操縱這股洪流……去淹沒對手!甚至於他的作惡,也帶著無可奈何和僥幸。

在他敗亡時,有一段對話生動地反映了這一點。

那時門客散去,一個門客臨走前忽然問他:“明公高明遠識,洞鑒古今,難道不知道國事會衰弱至此嗎?”這真是千古之問,以蔡京之智,難道不知道自己在作惡,在敗壞國家和種族嗎?

要說不知道,真是鬼才相信!

蔡京沉默了好一會兒,才回答說:“不是不知道,只是我覺得自己可以幸免於禍罷了。”一句話透露本真,他只是想享受,想在慘烈的黨爭幸存之後,盡自己的余生去尋歡作樂而已!

哪有什麽天生的壞人,他只是個偷生的螻蟻,一個躲在時代裂縫裏及時行樂的膽小鬼,一個放棄了之前理想的廢品。

至於他的作惡,最大的壞處並不是毀了宋朝,他之惡,在於一言堂。在他的統治之下,宋朝前所未有地統一了言論,沒有人敢反對他,更沒有人敢議論他,他破壞了宋人本就不多的血性,連真話都不敢說了。這是之前呂夷簡、王安石等人都做不到的。

也就是從這時起,漢人在政治上膽怯到了不敢出聲的地步,代代相傳,直到今天這種習性仍然不能根除。蔡京和他的同夥們,毀了一個民族的根本。

另外,他的敗亡是外力造成的。如果沒有金軍突然來襲,他、六賊們仍然逍遙法外魚肉蒼生。這造成了另一個致命的後遺症。

——宋朝人沒能靠自己的力量斬除這些毒瘤,進而更進一步地反思,杜絕這類人的出現,於是在不久之後,蔡京借屍還魂,他這樣的人變本加厲地重復出現著……

清掃開封城、回收老爸、殺光六賊,做完這些的趙桓環顧四周,仍然覺得有事,確切地說,是一些人有問題,比如首相李邦彥。

嚴格地說,李邦彥也是徽宗朝的官,與六賊相比無論是功能還是性質都非常一致,只是由於出道太晚了,才沒擠上那班車。他在東京保衛戰裏的表現也體現出了這一點,相信只要時光倒流,或者機會合適,他一定把禍國殃民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