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不識賤人真面目(第2/5頁)

這才是做事的樣子。千年之前的司馬光在發跡史上與這位大鱷不謀而合。

直到範鎮的頭發變白了之後,他才開始行動。最初是非常小心的,他以自己的名義寫奏章,同樣建議立太子,措辭很小心,這讓他搶到了立太子事件的排名位置,可一點都不顯山露水。這時命運也開始眷顧他,開封城的裏頂級官場重新洗牌了。

戰無不勝、意氣風發的大宰相文彥博終於下台,他在為之前的強硬買單,接替他的是樞密使韓琦。韓相公從這時起變成了另一個人。他強硬得比文彥博還要強硬,溫文得僅次於另一位宰相富弼,一位真正適應官場的特殊動物誕生了。

司馬光被調回京城,擔任了一個非常絕妙的職務,修起居注。這是比館閣學士們更能接近皇帝的差使,每天的工作就是給皇帝寫日記,他可以最大限度地了解皇帝的每一個舉動。這樣的後果,就是他能第一時間地掌握到皇帝的心理動態。

比如說,在什麽時候跟皇帝說什麽話。

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的閏八月二十六日,這一天是仁宗的悲傷日。出生僅僅61天的皇十三女死了。這就像是天地神靈跟仁宗開的大玩笑。

他想兒子,為生出個兒子想盡了一切辦法,同時也有了效果。兩年內,後宮生出了四個……女兒。這簡直讓人欲哭無淚,不帶這麽欺負人的吧,哪怕有一個是兒子也好,皇宮內院都特意建了一座潛龍宮給未來的皇子住了。為什麽老天就是不開眼?

關於這一點,實在應該給仁宗正名。不是他無能,是他敵不過整個漢民族的集體命運。常年閱讀宋史,每每掩卷沉思,有時我不禁這樣想。如果仁宗有自己的兒子,那麽讓後來的英宗怎樣上位?沒有英宗的早死,哪來的神宗年青氣盛時的改革?如果神宗活得長些,怎會讓改革有頭無尾?那樣哲宗就不會10歲即位,什麽事都不懂,被奶奶奪權……再後來天翻地覆,等到他親政時再把奶奶那一套改過來。然後再早死,才能輪到精彩絕倫、妙想天開的趙佶登場。

那時中原陸沉,神州板蕩,全民族被異族欺侮。試問這樣的結局都跟仁宗有沒有親生兒子有關,他的生育問題,難道只取決於自身的某些器官的健全?

不,這不是他一個人的悲哀,盡管最難受的人肯定是他自己。

這時仁宗就在悲痛中,難過得好多天都不說話了,就像要再次犯病的樣子。司馬光就挑在這個他心靈極其薄脆的時刻,寫了一道新的奏章。

他沒像範鎮、包拯、唐介那樣簡單粗暴地要求立皇太子,而是說,臣不敢奢望陛下立即就選出東宮太子之人,只懇請您在宗室之內選出一位聰明仁孝的好孩子,先立為養子,與其他的宗室子弟稍有區別,好好的培養。讓天下人知道您心有怕屬,民心官場都會安定。等到他日皇太子出生,這位養子就可以退歸藩邸,只當是為國家培養了一位好臣子。這樣何樂而不為呢?

當天司馬光站在一邊,靜靜地看著皇帝。只見仁宗拿著奏章,看了好久,仍然面無表情,很像是和往常一樣,繼續沉默,躲進自己悲哀的心情裏,誰也不理。但是突然他說話了。

“難道非得選宗室子弟入嗣嗎?”沒等司馬光回答,他又喃喃自語,“這是忠臣之言啊!一般人是不敢提的。”

“臣提出此議,自謂必死,不意陛下開納。”司馬光如是說。他平靜地順著皇上的話,把中心議題悄悄地往實施上推。

果然,仁宗這樣說。“這有什麽害處,選宗室為皇嗣,古以有之,你把奏章交給中書吧。”

從來沒有過的大進展!換一個人,心臟肯定會劇烈狂跳起來,奏章由皇帝的命令傳達到中書省,那就是命令宰相們實施了!可這是司馬光,他馬上就拒絕。

“請陛下自喻中書宰相。”說著就請辭告退了。

搞什麽,是不是瘋了。好容易皇帝親口答應,居然就這樣輕飄飄地放過去了!但是別忙,到底是怎麽回事,現在還沒到揭謎的時候。當天司馬光的演出還沒結束,甚至可以說事情才剛剛開始。

他從皇宮出來,直接走進中書省,向宰相們匯報工作。具體內容是皇上的健康。近幾年以來仁宗一向龍體欠安,新一屆領導班子繼承了文彥博的良好習慣,每天都要詢問。這一天例行問答都結束之後,韓琦卻沒放他走。宰相大有深意地望著他,像是期待著司馬光說點什麽。

可惜等來的是一陣沉默。

最後還是韓琦先開的口,這樣問。“今天皇上還說了什麽?”司馬光繼續沉默,好一會兒之後,才回答。“所言宗廟社稷之計也。”

之後韓琦就微笑了,再沒說別的,讓司馬光離開。

到這時,當天的事情才算結束。司馬光仍舊平穩地走出了中書省,他知道已經給韓琦等最高權力階層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僅深刻,而且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