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獨立賀蘭山(第3/4頁)

幾天之後,李元昊出現在遼興宗耶律宗真設在河曲(今內蒙古伊克昭盟境內)的禦營裏,他免去王冠,身穿便服,低著頭,要多乖有多乖地走過遼人的千軍萬馬,忍受著無數鄙夷嘲弄的目光,來到了遼國皇帝面前。接下來卑躬屈膝,就差五體投地,來個君臣大禮。

史書記載,當天李元昊在鼓樂聲中,親自捧杯,向遼國皇帝祝酒。折箭為誓,永為臣屬,決不敢再有二心。歷史的契機出現。這一刻在天空中契丹人的列祖列宗都會出現,注視著這一場面。

耶律宗真,你到底該怎麽辦?

殺了他,還是不殺?這在以前根本就不是問題。換了是耶律休哥,在戰場上就會要了李元昊的命;換了是耶律斜軫,那就理想了,李元昊會真正遇到克星,死得會沒有最難看,只有更難看。其實就算換了仁慈的宋朝人,也會把從前的例子翻過來看。

像當年對待李繼捧那樣,把李元昊帶回京城,每天加班加點,辛勤督促,您的思想有問題,得認真改造。至於什麽時候畢業,等你下輩子投胎吧。

無論哪一種,都比耶律宗真實際選擇的那個好。

小舅子那天神經錯亂,居然接受了道歉,還回敬了姐夫一杯酒,就把人放了。半點都沒誇張,他真的是昏了頭,因為只在半天過後,他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殺了李元昊,發兵打過去!

之所以有這個變化,遼史給出的答案是韓國王蕭惠最先醒了過來,他提醒耶律宗真,咬過人的狗再養就不熟了,遲早還得咬,必須得勒死。耶律宗真的第一反應是猶豫,正在猶豫中,突然間得知了蕭惠已經領軍出戰,直接砍過去了。

這時怎麽辦,局勢瞬間緊張,一國之主,全軍的統帥,您總得有些反應吧。不,耶律宗真真是奇妙,他居然按兵不動,留住了他的中軍大營,讓戰場完全恢復了上次戰鬥的形勢。

還是蕭惠的遼軍前鋒部隊和李元昊的傾國之兵較量。

按說這也沒什麽不對,第一次贏了,第二次照舊就是了,就算按慣性思維,也很妥當。可惜李元昊不配合。這一次他選擇放棄一切,向後退。之所以這樣說,一來是他退的步幅太大。連退三次,每次都是30裏路;二來是退的本錢也兇狠,一邊退一邊把草原燒光;第三,100裏之後,他對興慶府等國都重地都失去了控制,那等於放任遼軍沖過去!

至此命運已經給了契丹人三次機會。第一次,戰場上沒有乘勝追擊;第二次,禦營裏沒有當場殺人;第三次,只知道追擊軍隊,被李元昊牽著鼻子走。他們居然就一路追了下去,不顧人生地不熟的,也不給自己的後勤打點提前量。

同樣都是草原上討生活的人,自己帶了多少糧草也有數目,怎麽就不知道能挺多少天?這時如果不去追,直接殺向李元昊的老巢,跑人跑不了廟,就算李元昊忍心不回防,至少也能先吃光黨項人的家底!

戰場上沒有如果,遼國人一直追了下去,直到開始挨餓。堅壁清野,這招生效了,直到這時,李元昊仍然很恭順。注意,他一刀都沒還,面對殺氣騰騰的主人,他百分之百地遵守了剛剛發過的誓言。

英明神武的遼國陛下,您能暫時壓抑憤怒,再次回應我的誠意嗎?

——我們再次講和吧。

遼國人不得不和了,於是他們就在幹旱的,同時還燒成了白地的黨項草原上坐了下來,等著李元昊來議和。至於李元昊“議”的方式和時間嘛,他們一定還不那麽了解。

請參照宋、夏議和的速度。

李元昊沒完沒了的拖,終於讓遼國人的米袋子見了底。直到這時,他突然間發起了攻擊,沖向蕭惠的大營。瞬間變臉,再加上之前的準備,怎麽看遼國人都死定了。不過西夏的軍隊就是不爭氣,在這種情況下都被遼軍胖揍了一頓,趕了回來。

其中就有頂天立地的黨項戰神李元昊本人。在他後面,蕭惠被氣瘋了。實話實說,遼國人跟黨項人是不一樣的。同樣是草原民族,遼國很大氣,不僅能打,還非常的守信用。悄悄地說,某些程度上比宋朝人還誠信。這時他們面對西夏這個舉國皆小人、騙子的劣等民族的偷襲時,實在是鄙視加惡心,忍無可忍了。

蕭惠下令,一直追下去,就算累死都得宰光這些草原土撥鼠,這幫連打仗都打得一點都不男人的懦夫!

據史料分析,這是李元昊生平第一次離死亡這樣近,他的生命、國家、軍隊,這些最寶貴的東西,轉眼就要被奪走。可是歷史偏偏就在這時轉彎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風刮了起來,天昏地暗,飛沙走石,按當時的話說,是西夏命不該絕。

按現代名詞解釋,就是一場大型沙塵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