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絕世忠勇不值錢(第3/9頁)

再說傳統。府州城其實是一處藩鎮,從後晉、後漢時期就獨占此地,自酬賦稅,儼然一方君主。就算是後周時代威鎮天下的世宗皇帝柴榮,都承認它的獨立性,它和黨項人的祖先李彝興的地位等同,一個是“定難軍節度使”,一個是“靜難軍節度使”。除了地盤有大小外,基本沒有區別。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府州城的主管折氏,也是黨項人。可此黨項不同於彼黨項,府州折氏是一個美麗且兇狠的傳奇。

折,西北人讀為she,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佘”,也就是佘賽花、佘太君的佘!楊家將裏輩分最高,最受尊崇的老太君的原型就是府州折氏女孩兒。折氏一門代有名將,在宋、遼、夏,還有金的時代裏共200余年一直活躍,在《宋史》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折氏據有府谷,與李彝興之居夏州初無以異。太祖嘉其響化,許以世襲,雖不無世卿之嫌,自從阮而下,繼生名將,世篤忠貞,足為西北之捍,可謂無負於宋者矣。”——卷254、列傳12。

這時的折家軍難說是鼎盛時期了,只有6100人。但質量很驚喜,邊境生活讓人始終警醒,他們的戰鬥力與趙匡胤時期的禁軍等同,半點都沒有退化。

其中的代表,就是一位姓張的將軍。

回望近4年的宋、夏戰爭,是是非非眾說紛紜,能公認的至少有兩個結論。第一,如果說韓琦是真正的主戰的大臣,那麽真正能打仗大臣就是……稍等,他過一會兒才會出場。可以透露的是,他也姓張。

第二,如果要選出最英勇善戰的將軍的話,無論是王珪、郭遵,或者是名揚千古的狄青,都會苦笑一下,自動向後退一步。西北戰場上最強的將軍姓張,名岊。就是府州城裏折家軍的男兒。

張岊,字子雲,府州城土生土長的人。最初當上個牙將,用的招數有點扭曲,不是功勞,是花了點小錢。有了官職,就有了任務,張岊立即鋒芒畢露。當時是天聖年間劉娥太後主政的時候,西夏方面有位高官叫阿遇,他的兒子不太乖,跑到宋朝這邊來政治避難了。

阿遇大怒,發誓一定要抓回這個破孩子出氣。用的辦法更扭曲,他沒向宋朝要人,而是把麟州附近的宋朝子民搶了一大批,帶回黨項。要人嗎?拿我兒子來換。

宋朝答應了,可兒子放回去,子民卻不歸還。當時的安撫使大人很憤怒,派人過去交涉,這個人就是張岊。簡單地說,張岊在那邊吃飯、睡覺、打獵,像是把黨項人的傳統生活過了一遍,招待得很有特色。但吃飯時,阿遇是用刀給他當筷子,吃著吃著突然間張弓搭箭就要幹掉他。

張岊理都沒理,吃飽就睡。第二天打獵,草叢裏跑出兩只兔子。你要看看箭法嗎?張岊連發兩箭,射死兩只兔子。無論是膽量,還是功夫,都讓阿遇佩服。最後他領著被搶的子民安全返回,還帶回了阿遇送給他的謝禮。

一大群的牛馬駝羊。

張岊立了功,上面獎勵升職,官位是來遠砦的砦主。這就比較惡搞,來遠砦當時是西夏占領的,有名無實,只不過是榮譽頭銜罷了。張岊不這麽想,他帶了幾個人就去上任,怎麽看都是去找死。可結果居然是他“手殺偽首領,奪其甲馬。”

真的把來遠砦奪回來了。

而當時,張岊只有18歲。

從天聖到慶歷,時間過去了近20年,少年張岊已經長成,進入壯年。他的戰績不再局限在府州周邊,李元昊第一次侵犯宋朝,在鄜延路三川口之戰前後,張岊曾經率領折家軍遠程助戰。

折家軍擊破拉旺、阿兒兩族,張岊一人射殺數十敵軍,陣斬其軍主鄂博,可以說全勝而回。這時李元昊兵臨府州城下,折家軍的首領是折繼閔,張岊是軍中靈魂。

戰鬥先在一條山崖下的小路開始,沒辦法,府州城經過近百年的經營,幾乎沒有破綻,這裏就是相對薄弱的地方。西夏兵悄悄地爬了上去,結果驚天動地地滾了下來。城上面滾木雷石,箭如雨下,西夏人連展開兵力躲閃的機會都沒有,就躺倒了一大片。

轉場,李元昊命令再攻北城。實力的較量開始,折家軍的主將折繼閔親自上陣,浴血廝殺,府州城下的屍體越積越高,最後達到了1000多具,李元昊終於看到了府州城的軟肋——西南城墻。

那裏實在是有點矮,他命令北城繼續攻擊,拖住城防主力,同時派兵搶占西南城墻,只要沖上去,銅墻鐵壁的府州城就會淪陷。突如其來,西夏兵蜂擁而上,轉眼間那段矮墻就堆滿了人。這時城裏城外一片喊聲:“城就要破了!”(眾囂曰:“城破矣。”)

張岊就在這時趕到,城頭上槍林箭雨,幾千人擠在一起,在這樣的局面下,要怎樣才能以一人之力扭轉局勢?史書記載,張岊“乘陴大呼”,命令每兩個人夾住一個人,在城頭之上形成另一道血肉防線,無論如何都要擋住敵人。代價是慘重的傷亡,他本人都在右眼下方中箭,身上連受三處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