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榮耀三川口(第5/8頁)

帶著這樣的疑問,全軍繼續趕路,天黑時到達了三川口外圍。三川口,延川、宜川、經川等三條河流在此匯合,是一片灘塗地。當天突然下起了大雪,寒冬時節,人困馬乏,劉平決定在這裏休息一下,營址選在了三川口以西10裏。

畢竟延州城就要到了,戰鬥即將打響,必須讓軍隊得到喘息。

可就在這時,他突然接到了範雍的第二次急報。是宋軍傳遞緊急命令的“急腳子”,命令他們不準歇息,火速開拔,不惜一切代價趕赴延州。並且為了防止西夏人乘機混進城,要他把隊伍化整為零,一批批分開進城。軍令如山,劉平只好照辦,但等到一連放出去50小隊之後,他猛然發覺不對。

前方一點反應都沒有,他的軍隊像是失蹤了一樣,再找傳令的急腳子,也已經失蹤。上當了!劉平瞬間反應過來,這時怎麽辦?派人去追?還是全體都壓上去,這個決斷很難下,但劉平很快就找到了問題的關鍵點。

如果前方是李元昊的埋伏,那麽現在的兵力絕對不夠,沖上去只是陪著那50小隊送死;如果傳來的命令的確是範雍下的,那麽就沒有危險,沖上去根本沒有意義。

當天劉平穩住剩余的騎兵,就在三川口的營地裏歇息,靜靜地等著後面步兵的到來。這一夜就這樣過去了,天亮以後,步兵仍然沒有趕上來,劉平決定全軍後撤,延州城在望,也就是李元昊在望,必須要集結起全部力量。

往回一直逆行20裏,才遇到了晝夜不停趕路的步兵。唯一的好消息是兵力驟然增加了2000余人,那是鄜延路都監黃德和、巡檢萬俟政、延州西路都巡檢使郭遵,他們同樣被範雍從駐地召集,在三川口附近遇到了劉平的步兵。

這樣步、騎混合,劉平在開戰之初終於又把兵力上升到一萬余人以上。當天宋軍結陣東行,5裏路之後到達了三川口的五龍川。這是個名不見經傳的荒涼灘頭,從此後名垂青史。

因為宋軍在這裏失敗。慘痛的、屈辱的,但也光榮、壯烈的失敗!

天上的雪一直在下,五龍川裏的河水開始解凍,河的南岸終於出現了大片的西夏軍隊,就在這一瞬間,勝負的懸念已經消失。

當年的大宋西軍應該看到了一個讓他們不敢置信的場景,李元昊的軍隊竟然這樣多!那至少在15萬人上下……一點都沒誇張,他帶來了近7萬人的黨項騎兵,另外的那一半是金明寨裏的原黨項、羌等混合兵種,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他們轉過頭來就攻向了宋朝。

接下來的事在史書中只有簡略的記載——“時平地雪數寸,平與賊皆為偃月陣相峙。”多麽平淡,可在現實中,是1萬余人對峙15萬人!

雪一直在下,終於西夏人發起了進攻,他們涉水過河,但沒敢在第一時間攻擊,而是列成了橫陣,等待後邊的人馬源源不斷地過河。渡河未濟,擊其中流,宋軍把握住這黃金一般的機會,搶先發起了攻擊。記住這個名字——勇將郭遵,他和部下王信沖向了黨項軍陣,劇烈沖擊,但陣勢太厚,不見松動。後邊的宋軍蜂擁而上,以郭遵為箭頭,終於契入了西夏陣地,一場混戰,殺敵數百人才後撤。

黨項騎兵仍然不斷地渡過冰河,向北岸增援,越聚越多,終於他們主動挑戰。這一次,他們派出一個勇士,指名要和郭遵單挑。郭遵,在史書中只留下了他的出生地,在京都開封,和他的官職升遷記錄,卻沒有記載他的具體生平,連生於何年都查不到。但可以稍微推測出一些。這時他有四個非常年幼的兒子,古人結婚生子都很早,這時兒子年幼,他頂多不過30余歲。他的勇猛完全達到了傳說中宋朝的傳奇戰將,如嶽飛、楊再興的程度。

他聞戰即出,黨項人的勇士幾個回合之後被他一鐵杵砸碎頭顱,史稱“兩軍皆大呼”,他的勇猛讓見慣鮮血和死亡的軍人都震驚。戰鬥到了這一步,黨項人終於清楚宋軍的鬥志堅不可摧,李元昊不再有什麽幻想,他使出了必勝的招數。

發揮人數優勢,集群沖鋒。他命令渡過河的西夏軍豎起大盾牌,人躲在盾後,向宋軍緩步逼近,這樣就逼著宋軍和他們決戰,以實力定輸贏。

他們想錯了,沒等他們靠近,宋軍已經搶先發起攻擊,戰鬥的經過和規模史書中仍然沒有寫,但結果是宋軍“擊卻之、奪盾,殺獲及溺水死者千余人。”敵方有在水裏淹死的了,宋軍已經把戰鬥推進到了河邊,可以說把西夏軍陣徹底擊垮!

但是代價也極其高昂,主將劉平的脖子和耳朵都被箭射傷,鮮血淋漓。宋軍已經是全力以赴,連主將都親自沖鋒!

太陽漸漸西沉,這一天從早起返回迎接步兵,到重新前進在五龍川遇敵,宋軍已經戰鬥了快整整一天。暮色中西夏人有的逃回了河東岸,有的在水邊掙紮,戰場進入了暫時的平靜。劉平在傷痛中緊張地觀望敵情,卻不知真正的危險已經到了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