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史上最隆重皇帝離婚(第5/5頁)

其結果就是傷害了宋朝的國家利益,把趙匡胤、趙普當年煞費苦心制定出來的制約百官的機構——台諫系統給毀掉了!這樣做朝廷很快就會變成一言堂,昏君、權臣都會浮出水面,簡單地說,就是沒有制約的權力讓個人腐爛,沒有言官的朝廷會整體腐爛!

這一切都是呂夷簡造成的。就從這一刻起,範仲淹把呂夷簡當成了敵人,以鏟除這塊政治毒瘤為己任。

宋明道二年年末時的廢皇後事件是個很大的舞台,曲終了,主角走了,戲還沒散,有很多人還在演。他們的本性開始暴露,並以此為分界線,變得立場分明,敵友分明,變成一生的政敵,不斷糾纏,禍國殃民。

主要的手段還是上書。要強調一下,上書言事絕對是個重量級的官場武器,比小說裏最吸引人眼球的陰謀了、陷阱了、爭吵了、動手了什麽的都要有破壞力,並且是把雙刃劍,傷人又傷己。

當你給皇帝寫報告時,皇帝會認真看,反復看,直到領會你的意思,扳倒你的政敵。可只要是文件就會存档,小心幾十年之後都會被翻出來,當做你抄家滅族、罪不可赦的理由。這樣的事,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裏屢見不鮮,太常見了。

回到這時,針對廢皇後、貶言官事件,各級官員幾乎都表了態,其中有和範仲淹齊名的宋綬,但他已經老了,變得非常含蓄,在輕微的反對之前先努力地歌頌了一下皇帝陛下的英明,實在是非常體貼,我們暫時把他忽略吧,去看一下另一個年輕氣盛,一生都沒怕過任何人、任何事的鷹派人物。

名臣富弼登場,先從這一篇奏章開始。原文很長,但實在精彩,我把其中的一些經典語句摘選出來,讓大家看一下,一位有膽子的宋朝臣子,能把話說到什麽份上。

“……陛下為人子孫,不能守祖宗之訓,而有廢皇後之事,治家尚不以道,奈天下何!”

“……昔莊獻(劉娥)臨朝,陛下受制,事體太弱,而莊獻不敢行武後故事者,皆賴一二忠臣(範仲淹等)救護之,今陛下始獲暫安,遂忘舊日忠臣,羅織其罪而遣逐之。”

“……今匹庶之家,或出妻,亦須告父母,父母許,然後敢出之。陛下貴為天子,莊獻、莊懿山陵始畢,墳土未幹,便以色欲之心,廢黜嫡後,而不告宗廟,是不敬父母也。”

“……今仲淹聞過遂諫,上副宣諭之意,而反及於禍,是陛下誘而陷之,不知自今後何以使臣!”

“色欲之心、誘而陷之,始獲暫安,羅織其罪而遣逐之,”這是說仁宗寡廉鮮恥忘恩負義,既好色,又無信,真是個無恥之徒;

“不能守祖宗之訓、奈天下何!墳土未幹,不敬父母,”更是把趙禎釘在了道德倫常的恥辱柱上,試想那是封建社會,儒家綱常理論大如天的世界,堂堂皇帝居然是個不敬父母、不守祖規的忤逆之子!

難以想象還有什麽名頭是更刺激的,如果要精確計算的話,似乎偉大的亡國紀錄保持者隋煬帝楊廣也不過就是如此吧,好色、忤逆、陷害忠臣,所差的就是趙禎的手上還沒沾上人血。而富弼所差的就是還比死人多口氣。

他死定了!這樣的奏章比剛被趕走的台諫官們的指責嚴重惡劣了多少倍?何況富弼這一年才29歲,官只做到了將作監丞,那只是負責土木工程、祠祀省牲牌、鎮石、炷香、焚版幣等事的工部小官,竟然敢一下子把皇帝全盤否定,他是不是個瘋子?

一切跡象都表明,剛剛平息下來的官場馬上就會再次爆炸,空前的侮辱必將招來空前的報復,尤其是皇帝、宰相都已經明確表態,從此執行零忍耐,再不對任何人手軟。但奇怪的是,當年這份奏章居然失蹤了。就在那個極為敏感的時間段裏,沒有任何官員在官方渠道看到過它。

它被直接封档存庫,官方名詞叫“不報”,即不予公開。富弼本人也在照常上班,沒有半點被打擊報復的跡象。這就奇怪了,為什麽會這樣?事後分析,這才是呂夷簡的高明之處。雷霆霹靂之後,突然間和風細雨,大容量的寬容,讓一直頂牛的敵對方放松,並且最大目標已經達到,郭皇後已經被廢,那麽為什麽不讓生活回到正軌上來呢?

畢竟新皇帝剛剛親政,打理好後院之後,對前台工作也有些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