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23年前的狸貓

公元1032年,宋天聖十年的二月二十七日早朝,“小”皇帝趙禎照例陪著他的母後劉娥走上了大殿。簾幕在他面前垂下,母後在右,他在左,先後落座。

很平常的一天,只是不知道他昨夜是否心神驚悸,夜不能眠。

這時他已經23歲了,此前已經不算短的歲月裏,他留下的印跡少得可憐。據史書記載,這位皇帝大概只說過10句話,而且完全無關痛癢,與國家大事無關。

比如,他父親真宗趙恒出殯時,靈車法駕造得超巨大,別說出城門,就連開封城沿途的民宅都礙道兒。於是當時的治喪委員會說了,得拆了城門,再拆民居,一路拆,才能平安地送走前皇帝。劉娥就同意了,但當時年僅13歲的趙禎突然說:“城門可以拆,民宅不能動。”

於是仁宗之“仁”,從小彰顯;

再比如,朝堂之上,宰執大臣們和太後反復論事,商量怎樣處理這個龐大帝國每天的柴米油鹽事,作為皇帝,有時他得表態點頭,於是經典出現。他說:“但盡公道就行了。”

公道在哪兒?就在他媽媽的心坎裏……凡此種種,這就是10年以來趙禎的全部人生經過。所以他肯定習慣了默默地坐在媽媽的身邊,做個又乖、又啞的好兒子,不管出了什麽事,他的職責就是——八風不動,聾啞到底。

這一天也不例外,只見和平年代裏、早朝很無聊,正要解散回家,突然首相呂夷簡走了上來,此人像是問了一句很瑣碎很無聊的話。

“太後,聽說昨天宮裏有位嬪妃死了?”(聞有宮嬪亡者。)

真是沒品,不管滿廷官員什麽表情,相信小皇帝一定對他投去了輕蔑的一瞥。才上任的,你什麽都不懂吧?宰相該幹什麽你不知道?甚至宰相的職權有多少你也不知道?你是皇家辦事員,宮廷之外才是你的天下,宮裏的事輪不到你。

卻不料他的威鎮天下的母後突然間站了起來,如臨大敵:“宰相,你要管宮中之事嗎?”

說完不等呂夷簡回答,立即拉起了他,走進內宮。那一天,趙禎一定滿腹不解,但是他已經習慣了無條件、不詢問的順從。他被匆匆帶回內宮,然後他的母後又匆匆離去,到底發生了什麽事,他不知道,更不敢問。

劉娥急速回到前殿,呂夷簡仍然原地沒動。四目相對,心知肚明,劉娥直接發問:“你為何要離間我母子!”(卿何間我母子也!)

呂夷簡也只回答了一句:“太後,以後你不想再保全你的家族了嗎?”(太後他日不欲全劉氏乎?)

大逆不道,當殿無禮!竟然敢威脅當朝太後的家族安危。可詭異的是,一生強勢的劉娥卻沉默了,她細細地思量,最後的結果竟然是“意稍解”。她消氣了,並且有些理解了呂夷簡的用意。

當天就這樣散了。

上面呂夷簡和劉太後的共四句話的對白根本前不知頭、後不知尾,但涉及面極廣,那與綿延了23年之久的宋廷最大內幕有關。簡單地說,劉娥是有福的,這位“宮中嬪妃”遠比她年輕,卻死在了她的前面,這讓她少了天大的麻煩。但呂夷簡所提醒她的關於她的家族的安危的話也絕不是危言聳聽。所以她才會“意稍解”。

這是第一個回合。似乎呂夷簡贏了,劉太後會按照他的暗示去辦事。

但第二天宮裏傳出了消息。那位“宮中嬪妃”的靈車要從皇宮的城墻小門運出去。而且所謂的喪禮更是被簡化到接近零操辦,跟沒有差不多。官方給出的解釋是禮部的官員查出來了該嬪妃死的時辰不對,大辦喪事對國家不利。

於是這就接近定論了,一個普通嬪妃罷了,不知皇宮裏還忍著多少位,生有養就不錯了,難道還想死得也風光?但詭異的是呂大宰相火了,他再次去找劉太後,這次不是問她在不在乎秋後算賬,而是直接要求在皇儀殿治喪,太後和皇帝都要舉哀成服。

這簡直是帝國中最隆重最重大的喪事禮節了!

這一次劉娥沒在乎,她不見,不給呂夷簡說話的機會。呂夷簡大怒,他強烈要求覲見,我們面談!劉娥的反應是再次拒絕,她派出了一位相當震撼的大太監,就是那位把曹利用趕盡殺絕的羅崇勛。要他去問,你呂夷簡到底想幹什麽。

呂夷簡的要求很簡單,靈車一定要走西華門,除此以外,概不答應。

劉娥很失望,這就是她親手提拔起來的“親信”……她派羅崇勛再去傳話:“想不到你也這樣!”(豈意卿亦如此也!)

呂夷簡無動於衷,他回答:“臣位宰相,朝廷大事,理當廷爭。太後不許,臣終不退。”

呂夷簡倔,劉娥更狠,你不退,我更不答應。結果羅大太監來回跑了三趟,宋朝頂尖的兩位大佬就是談不籠。這時呂夷簡面臨抉擇,還要怎麽辦?再僵下去會不會立即吃眼前虧?可是突然間軟了,還不如當初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