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溫暖貼心王愛卿(第3/6頁)

那是在至道二年時,趙恒剛剛當皇太子多半年,他的開封府下屬十七個縣都報告發生嚴重旱災,糧食顆粒無收。於是他下令,免稅。很仁德,但是突然有人上報給他父親,說開封府誇大的災情,免稅是因為皇太子要收買人心!

趙光義立即警覺,他下令馬上調查,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趙恒開始發抖,他老爸就在半年前還在叫喚“四海心屬太子,欲置我何地?”他就來了個收買人心,成心逼著老爸抓狂下狠手吧?!

但是天可憐見,趙恒的運氣非常好(他一生都很好),派下去調查的官員們回報,災情基本屬實,尤其是其中有一位是這樣說的——陛下,災情非常嚴重,開封府對這些縣減免的稅賦還不夠。

趙恒的眼淚差點流下來,他牢牢地記住了這個人——王欽若。再看看這時,王愛卿再次出現,又給他帶來了急需的好東西。貴而不費,一點不費,但是黎民百姓和他本人,都因為王欽若的一個小念頭而受到了極大的恩惠。

王愛卿,讓我怎能不愛你,你真是我的貼心人!

這一次,王愛卿是帶著一張嶄新的統計表格進殿的。這張表格之新,可以說連紙張上的墨跡都還沒有幹透。但是要透過它看它背後的原始資料,那麽就會被陳年積累下來的灰塵給嗆死。

最早的都有幾十年的歷史了。

那是從宋朝開國時就算起,全國各地的州縣每年積壓下來的沒交足的田賦。這個數字逐年積累,利上加利,超級龐大。看到它,一個無情的事實就擺在了我們的面前。都說宋朝是富足安樂的人間天堂,那麽截止到這時候,趙匡胤、趙光義時代是嗎?拋開趙匡胤的赫赫武功,也別再去追捧趙光義的文治社會,就看老百姓的實際生活。

王小波起義是真實的,呂蒙正說過的話也是真實的——“臣嘗見都城外不數裏,饑寒而死都甚眾……”這就是趙恒當時所面臨的局面,老百姓連溫飽都達不到,皇帝登基想封賞百姓都拿不出錢來!

而且這些數字還都只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下面的更加龐大惡劣。因為有陳欠就有追討,自古以來“不怕欠債的精窮,就怕討債的英雄。”宋朝國家部門的討債英雄們每年到了收稅的季節就四下裏散開,打開賬本撲向每一扇平民家的大門,四個字:“敲詐勒索。”要是再形象些,就換另外四個字:“敲骨吸髓。”

不僅搬空你的家,還把你家裏人抓去坐牢,什麽叫家破人亡,概念清晰了吧。並且這樣的苦日子根本就沒有個頭,你掙的每一分錢都不是你的,因為有債!還不完的債!

針對這些弊病,王欽若給新皇帝呈上了這份表格。趙恒立即就懂了,喜從天降,還有什麽恩惠比這個更好呢?所有人都皆大歡喜:在老百姓們是無債一身輕,從此人心安定,在心底裏覺得人生有了盼頭。在朝廷方面,一文銅錢都不花,這些陳欠本來就是絕對收不上來的,一筆勾消了對他也沒有半點損失,卻已經達到了施恩於民的效果!

絕妙的創意,簡直是化腐朽為神奇。但是太好太突然了,趙恒反而不敢相信。他問:“王愛卿,這麽好的事,先帝怎麽就沒做呢?是不知道嗎?”

王欽若鄭重回答:“不,先帝什麽都知道,這正是專門留給您向天下臣民施恩的。”

這樣的回答讓趙恒非常溫暖,有功卻不居功,完全歸功於皇帝,而且是上一任的皇帝,讓天下的子民們不僅稱贊現任皇帝的賢德,更感念皇帝父親的仁慈。這是多麽好的臣子!

趙恒下令,全國立即把這項債務完全蠲免,並且把因為這種債務被關押的犯人全部釋放。最後的統計數字是共蠲免陳欠的田賦一千萬貫,釋放的囚犯人數是三千多人。

龐大的數字,有多少人因此而受惠。王欽若就是這樣走上了歷史舞台,他這件事做得利君、利國、利民,無可挑剔,只是走出皇宮之後,他的笑容一定很是得意,又有些狡獪。

那份表格為什麽會墨跡未幹,是剛剛弄好的嗎?這裏面有個不起眼的小秘密。

三司省判官毋賓古。這人是王欽若的同事,都是給宋朝管錢糧的。只不過王欽若是個新手,趙恒登基之後,感激他當年拉過一把,所以把他從開封府升到了三司省。這一天新老兩位同事閑聊,毋賓古說,唉,百姓們苦啊,皇帝也難,小王你新來,不知道那麽多的陳欠根本沒法還,我明天準備上奏皇帝,把陳欠免了吧……

王欽若當天晚上召集親信連夜加班,把陳欠的數目核實清楚,第二天清早就趕進了皇宮,把表格上交。就是這樣,一切都很好,就是有點不地道。

但是天下人都知道,“結果好,就一切都好。”不管王欽若以後的名聲是怎樣的,就算是個奸臣吧,這裏都有個問題——所謂的奸臣是什麽啊?不管對別人怎樣,對皇帝永遠忠誠的,算不算奸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