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溫暖貼心王愛卿(第2/6頁)

事情就過去了,武程平安無事,趙光義表現得非常仁君。但是趙恒小同志剛剛上任,就突然有一天,對大臣們當眾說:“宮中嬪禦頗多,幽閉可閔,朕已令擇給事歲深者放出之。”

好多的嬪妃宮女,一直關著好可憐,我已經給放出去了……前後只有四年,不會是趙光義臨死前發春,強搶了那麽那麽多的美女吧!

爺倆肯定是有一個說謊的,是誰呢?

但是這都不重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趙恒這樣做的內核就是六個字——“安反側、釋宿怨。”誰都不要再擔心什麽了,一切的陳欠,都已經隨著我老爸的死亡而消散。

讓我們重頭再來。

同樣,透過事物的表象,去深挖一下這時宋朝的本質,就會發現一個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已經生成。皇帝再不是以前的皇帝,宰相也不再是以前的宰相了。

記得剛剛有宋朝的時候,第一代皇帝趙匡胤把宰相的軍權、財權分離,使軍、政、財三權鼎立,把宰相專權的隱患一舉清除;到第二位皇帝趙光義當政,他更徹底,換宰相的頻率就像換家具,不僅權力小了,而且連業務都別想熟悉。

這樣就造成了一個事實——宋朝的宰相無論如何都別想對皇帝說個“不”字。別看趙普和呂蒙正都曾經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迫皇帝聽自己的話,使喚自己推薦的人。但反駁權牢牢控制在皇帝的手裏。

畢竟他們只強迫了皇帝一次,皇帝卻天天都在強迫著他們。

但是到了趙恒時,情況變了。看上面的記載,大恩人呂端首相位置不變,加封右仆射,並且歷史記載,趙恒對他始終畢恭畢敬,兩人每次見面,就算在大殿上,皇帝都會站起來,對宰相大人“肅然拱揖”。並且為了能讓滿身贅肉、行動遲緩的呂端上殿,皇帝還特意命人把大殿的台階都改造了……這僅僅只是恩寵和禮遇嗎?

再看看兩位參知政事副宰相,李至和李沆。兩人都是老資格並且都是他當太子時的賓客,說白了就是老師加謀士。就是從這時起,宋朝的宰相大人們變得尊貴無比,他們挺直了腰,板硬了臉,對自己的皇帝上下打量,左右端詳,不僅僅是國家大事,就連私生活都會每時每刻地關心指點,稍不如意就會上綱上線!

而且隨著時間的增加,這種趨勢變本加厲,直到宋朝覆沒在時間的長河裏……

之所以造成了這樣的後果,一般性質的史書上解釋,是說趙恒小朋友天性就是善良型的乖寶寶,他沒脾氣,喜歡聽不同的意見,所以慣得大家都沒了大小。可事實上呢?非常簡單,他倒是想威嚴(注意他的後半生),不過他沒法像他伯父那樣頂天立地,自己打出來的江山,誰敢不服?也沒法學習自己的父親,他老爸當開封府尹好多年,早就是宋朝當時的天下第一能吏。

他從當皇子起就是個沒法與人競爭的人,上面的兩個哥哥,一個是文武雙全的嫡長子,另一個計謀深沉,連老婆都劇毒無比,他從小就習慣了低頭做人。到了長大,完全是命運把他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就像當年的李煜一樣,是被強迫著當了皇帝。

這就是趙恒的本相,先天不足的軟坯子,全世界都等著看他出洋相。

不過那就真得等了,趙恒的一生幾乎每一次都是硬生生地把全世界的盼望都擰彎--東邊好是嗎?我偏西;失敗好是吧,我偏成功;至於盼著我成功嘛,“知其白而守其黑,知其雄而守其雌,損之又損,知足而不辱……”

不明白是嗎?沒關系,很多事趙恒自己也不明白,並且老天作證,這世上絕對就沒人明白!但他也都做出來了。所以,我們只能像一千多年前的宋朝人一樣,安靜地旁觀,看著他走上舞台,把世界變得加倍的多彩絢爛。

趙恒走上了舞台,這時他非常清醒,近三十年來不斷由最正統、最出色的私人教師給他上這世上最正統、最仁德的課本,讓他明白除了把好處分給親族和大臣們之外,更要讓他的老百姓們得到實惠。於是,他就開始了苦悶。

打賞得給錢,可是上哪兒去弄錢呢?

他和他老爸一樣地發愁。打開遺產證書,裏面的東西實在是寒酸,堂堂的大宋朝在趙光義晚年時財政已經瀕臨破產,北邊、西邊、國內、國外同時打仗要錢,已經入不敷出了,這時還要再給老百姓點甜頭,真是談何容易,從哪兒去變錢呢?

這時幸福突然出現,人才自己找上了門來。準確地說,是他沒向任何人說起,他要辦這件事,就有人替他想起來了。

王欽若。

知皇帝之所急,想皇帝之所想,先一步明白領導最盼望什麽,這就是王欽若最強的地方。事實上就在趙恒還是開封府尹、皇太子時,王欽若就救過他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