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天國逆子(第3/6頁)

遜,盧多遜;普,趙普。一個逆,一個奸,皇帝發覺了,都趕走,所以功德無量。

卻不料趙光義大怒,把這位胡先生立即趕出京城,連貶官再罰俸,讓他徹底嘗一下拍中馬蹄子的滋味。因為普通的官兒們道行還淺,他們體會不到一個凡人活到趙光義和趙普的層次,會有怎樣的痛苦和壓力。這時趙光義就在痛苦中,誰說官場是皇帝的樂園?趙普在朝流裏隨波浮沉,身不由己,他感同身受,兔死狐悲!

趙光義太難了,人生不如意事,十居其八九,趙普可以一走了之,他卻必須得永遠站在暴風眼裏,去體驗他主動追求來的,以及沒法預料的各種壓力。就像這一次,在趙普罷相的背後,就隱藏著他作為一個人來說,最為悲哀的矛盾。

他的兒子,楚王趙元佐。

就在趙普罷相的十月份,趙光義把他的兒子們的名字,一律從“德”字改為“元”,其中長子、原衛王德崇改名為元佐,進封楚王;次子、原廣平郡王德明改名為元佑,進封陳王;三子德昌改名為元休,封韓王;四子德嚴改名為元雋,封冀王;五子德和改名為元傑,封益王。

從此和他哥哥趙匡胤的兒子、弟弟趙廷美的兒子徹底區別開,並且五個兒子同時封王,都加封同平章事,分日進中書省與宰相一同視事。就從這時起,趙光義的子孫在北宋史上唯我獨尊,成了皇位的唯一法定血脈。

這其中就有趙普的功勛,據說趙光義曾以他哥哥當年的慣例,詢問趙普是否要傳於廷美,趙普回答:“先帝己錯,陛下豈容再錯。”然後居中謀劃,把趙廷美做掉。按理說,趙光義要感謝他,趙光義的兒子們更要感激他,可是事實上呢?

他這次的倒台罷相,就毀在趙光義的皇長子,帝位繼承的第一順位,趙元佐的身上。

元佐,提起他,讓人想起了德昭。德昭讓人悲憫惆悵,而元佐則讓人感慨萬千。有一個問題,縱觀華夏歷史五千年,無數人爭名奪利醜態百出且視作當然,這其中有沒有人在皇位唾手可得,卻只為了心裏面那一點良知的折磨,就堅決不要呢?

元佐就是這樣,當他父親費盡心機,在血泊裏把大宋的皇冠捧到他面前時,滿以為他會欣喜若狂,卻不料他冷冷地說,不要。因為那上面有他伯父的血,有他兩位叔伯哥哥的血,現在為了它,竟然還要讓他三叔也流血!

就在趙廷美被無端陷害時,元佐曾經極力為之辯白、挽救,可是他理智的父親卻一意孤行,最後廷美被發配了,他無可奈何,但是卻可以把這口惡氣出在幫兇的身上。於是他以楚王兼王儲的身份來要求父親,把趙普趕走。

他父親答應了。一來大局己定,朝堂之上已經不缺趙普這尊太重太沉的神;二來,元佐文武雙全,聰明機警,就連相貌都和趙光義極為相似,在資質上,在心理暗示上,都是帝國唯一的繼承人。

一個交易似乎達成了,未來是元佐的,無論這時趙家另外兩支的人受過多少虧負,等到元佐登基時,他都可以盡情地加恩,為父親的曾經作出補償,更給自己添加仁德的光環。這在歷史上屢見不鮮。但是,就在他封王之後才兩個月,時間進入九八四年的正月,也就是宋朝太平興國年號終結,雍熙年號剛剛開始時,從房州傳來了一個消息,先是讓趙光義如釋重負,緊跟著就追悔莫及。

趙廷美死了,年僅三十八歲。

元佐“瘋”了,他見人舉刀就砍,有人經過他的府門,他會突然間張弓射箭。變得異常狂暴,他的老師、他的屬下,甚至趙光義本人的規勸都不起作用。其實人人都知道,他在用一個奇特的方式來報復自己的父親——你是偉大的帝王,我是個卑賤的瘋子,這就是你希望的,那麽你贏了!

元佐“瘋”了,趙光義追悔不及,他在全國範圍內搜求名醫良藥治病,並且為長子大赦天下,祈求上蒼垂憐賜福。

另一方面,廷美突然去世,也讓他非常悲痛。有一天,他突然對宰相說——廷美小時候就很剛愎,長大了變得更加兇惡。我因為是他哥哥,一直都容忍他。現在也只是把他遷到房州,讓他靜下心來想想過錯。剛想推恩起復,可他竟然這樣快就死了,我悲傷,但無可奈何(遽茲殞逝,痛傷奈何)!

於是他以王位追封廷美,封涪陵王,賜謚曰“悼”,並且為弟弟親自發喪服哀。然後把弟弟的兒子德恭、德隆提升為刺史,把弟弟的女婿韓崇業提升為靜難軍司馬。轉年之後,再加封德恭為左耳大將軍判濟州,封定安侯;德隆為右武衛大將軍判沂州,封長寧侯。並且賜兩人常奉外支錢三百萬貫。

這樣,盡管死者已矣,或許也可以致愧疚悲痛於萬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