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北宋誕生記(第3/10頁)

在這要命的一天裏,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每一件事都足以讓這段歷史上的第二天、第三天按照既定順序發生的事情流產。要命啊,想想真是後怕,這就像一場戰鬥首先發生在敵我雙方的參謀室裏一樣,這一天裏的經歷遠遠比一天之後發生的事讓趙匡胤心驚肉跳。

因為開封城裏突然流言四起,大街小巷人心惶惶,有些大戶人家和官宦子弟都在搬家出城逃難了。還是因為那塊神秘的木條上的五個字——點檢作天子。

開封城裏的居民是見多識廣的,也是記憶力健全的。“主少國疑”,而且“外敵突現”,再加上馬上就大軍集結,再加上“點檢作天子”,這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時光倒流整十年,公元950年11月22日的開封,郭威也是帶著本國的軍隊,沖進了開封,那一天無數人家破人亡,血淋淋的教訓還歷歷在目,誰敢掉以輕心!

而且多麽的不巧啊,“點檢”,當然是“都點檢”,他正在此時的開封城裏,已經在集結軍隊了!

流言,有時就是讖言,會讓你平空得到人心,進而敢跟著你做任何事——因為老天爺在幫你嘛……可有時流言也會變成殺人刀,把你完美的“陰謀”變成了路人皆知的“陽謀”,讓你什麽把戲都再也玩不出來,只能等著提前清醒過來的被算計者預先報復。

史稱趙匡胤害怕了,他在外邊的所有場合都待不住,只好躲回家裏,他不由自主地嘀咕——外邊都在傳我要造反了,滿城轟動,我該怎麽辦啊?(外間洶洶若此,將奈何?)

經典的一幕出現了,沒等他母親,未來的杜太後發話,他的妹妹就沖出了廚房,其“面如鐵色,引擀面杖逐太祖,擊之(上帝,她真把她哥給掄了),並喝罵——大丈夫臨大事,可否當自決,來家內恐怖婦女何為耶!”

將門虎女啊,啥也別說了,我們除了對她未來的丈夫高懷德先生表示擔憂並報以同情之外,就只能對她鼓掌歡呼了。歷史證明,真是對症下藥,她老哥還就吃這一套。這種強硬摧殘式的刺激,遠比小心呵護式的鼓勵管用,趙匡胤當時默然而出,深深為自己的膽怯行為臉紅,轉而他就做出了一件極為勇敢並且關鍵的事來。

這件事徹底地讓他的第二天、第三天得以到來,中國的歷史得以順利地傳承。

趙匡胤決定主動去見韓通,而且是直接去韓通的家裏求見。

他明白,作為開封城的軍事兼警察總監,韓通對市面上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會了如指掌。那個見了鬼的傳言一定已經傳進了韓通的耳朵裏,而且通過韓通,很快就會再傳到三位當朝大宰相外加太後和小皇帝的耳朵裏。要是他再不采取些有效的行動,別說是領兵出征了,就算他想平安地返回到歸德府那個小地方,都是癡心妄想。

《聞見近錄》中記載,趙匡胤當天來到了韓通家,韓通真的把他讓進去了。可以想象,他的身份讓他可以帶進去幾個跟班的,但除非他的班底都是蕭峰那一級別的,要不然,只要韓通不高興,他活著出來的概率就等於零。

事實上,他真的遇到了危險。韓微,這個雖然背駝但是心明眼亮的年輕人再一次建議自己的父親就此幹掉趙匡胤,一了百了,幹凈利落!

可是固執的韓通再一次地讓機會從自己的指縫裏溜走。事後幾乎歷代所有的史學家都認為韓通這時做錯了,當斷不斷,身受其亂,而且把柴榮交托給他的江山斷送了出去。可是再往深裏想一層呢?為什麽韓通還有三位宰相以及皇太後等人都沒有對趙匡胤下手,並且仍舊讓他按時帶兵出征?

問題在於,殺人容易,善後極難。

想想十多年前的後漢末帝劉承佑吧,他不就是因為莽撞出手,無罪處死朝中大臣,逼著外面的郭威造反的嗎?這時候趙匡胤毫無反跡,只是因為一些流言就處死統兵大將,開封城外其他的將軍們會怎麽想?

還有,真的要殺趙匡胤也不是那麽的容易。就在眼前的這三位大宰相之中,排名第二的王溥,據蘇轍的《龍川別志》記載,就已經向趙匡胤“陰效誠款”,韓通除非是不計後果,說幹就幹,不然是拿不到批條的。

唉,瞧見了吧,救人的總比殺人的難,顧全大局的總比造反的費勁啊。於是,那一天趙匡胤還是活著走出了韓府的大門。我想那一刻,在開封城的每一個角落裏,都有人松了一口氣。如果剛才真的在韓府裏傳出了廝殺呼救的聲音,此時的開封城裏一定會提前開練,血流成河。

就算救不了領袖的死活,同黨們也要為自己著想,難道要靜等著韓通拿著名單來挨個抓人嗎?

很快的,天黑下來了,一天將要結束,所有預謀參演的人員也都在向趙匡胤的身邊集結。在這些人中,我們會看到一個個後來名聲顯赫不可一世,這時卻還默默無聞的名字。他們面色平靜,可心情激動,因為他們正在幹的,是當時世界上風險最大,回報也最多的冒險買賣。贏了,得到江山;輸了,就會全族抄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