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瀛台落日 第一○八章(第3/17頁)

這天是六月初四,張之洞就此病倒了。第一次請假五天,到了初九,續假五天,以後又續假兩次,每次十天。轉眼匝月,病勢仍無起色,再奏請續假時,奉到上諭:張之洞因病續假,朝廷實深廑念,著再賞假二十日,假滿即行銷假,照常入值。

病中的張之洞,牢騷特多,自道嘔色之因,是攝政王那句“有兵在”乃是“亡國之言”。從來施政未愜民心或官吏措施失當,以到激起民變,總是以安撫為先,而事後追究責任,亦一定申復申誡,務須防患未然。

再深一層看,即令是稱兵造反,亦必先剿後撫,或者剿撫兼施,從無明見民變將起,悍然不顧,竟打算著勒兵觀變,這是自絕於民,不亡何待?

這話傳到攝政王耳中,自己也覺得失言了。但不想這一句話,竟會將七十三歲的三朝老臣氣得吐血,未免內疚。所以一再派人去探望張之洞,送人參、送西洋補藥,情意殷厚,這對張之洞自然是安慰,但不能治他的心病,亦就無補於他的沉疴。

他的第一樁心病,即是在湖北的虧空。三國大借款由於美國的插手,“功敗垂成”,而夜長畢竟夢多,輿論無不反對借洋債以修路,即使美國退出,三國借款一時亦無法訂約。看來只好聽天由命了。

再一樁他不甘心的是,嘔血相爭,仍不能挽回攝政王的意志,津浦路總辦,仍由徐世昌兼領。呂海寰丟了差使,李德順革職永不敘用,他的女婿永祺除革職外,還要充軍。“禍延顯者”,楊士驤既失知人之明,難辭濫保之咎,“著撤消太子少保銜”。

有楊士驤這樣的大官,自然而然會令人想到袁世凱、岑春煊這些能駕馭屬吏的督撫。載濤就一再在攝政王面前進言,鼓吹袁、岑復起。載灃知道,起用袁世凱,阻力甚多,首先隆裕太後的那一關就通不過,復召岑春煊,卻可以考慮。

因而有個傳說,攝政王打算讓岑春煊重回郵傳部,將徐世昌調為湖廣總督。此訊一傳,郵傳部奔走相告,宛如大禍臨頭,尤其鐵路總局從梁士詒以次,無不大起恐慌。岑春煊未到任就攆走了朱寶奎的記憶,令人不寒而栗!最糟糕的是岑春煊全不念兩廣大同鄉之誼,對廣東紳士的成見特深。這個傳說,如果成為事實,鐵路總局的那班廣東人,都覺得非卷鋪蓋不可了。

幸好活動的路子多得很。攝政王的太福晉,近來受北府總管的慫恿,很招攬閑事,所以通過載洵的關系,送上交通銀行一份十萬銀子的存折,岑春煊復起的傳說,很快地就平息了。

※※※

端方是在張之洞病假不久到京的,此行滿載而歸,為他運碑版古董的專車,有六個車廂之多。六朝古跡,他都走到了,有一對陳後主還是李後主的刻花石井欄,據說亦在他的專車中。

宮門請安,謁見攝政,拜訪軍機之余,端方特為抽了大半天的工夫,去探張之洞的病,一半是談一件得意之事。當然,這件得意之事也是張之洞所樂聞,而且志同道合在協力進行的——收購私人藏書,設置官立圖書館。

※※※

光緒三十三年四月“丁未政潮”正在醞釀時,中國損失了一批價值無可估計的古書。

自洪楊以後,海內藏書,盛稱四大家:聊城楊氏海源閣;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杭州丁氏八千卷樓;歸安陸氏皕宋樓。陸氏後起,但有居上之勢。

皕宋樓樓主名叫陸心源,字剛父,很會做官,也很會經營,當廣東南韶兵備道時,便已開始藏書,積得有一百箱。居鄉六年復起當福建鹽運使,被參革職,而宦囊已頗豐盈,因而大收古書,以上海郁氏宜稼堂的精槧為基本,數年之間,蔚然成家。在洪楊以前,收藏宋版書的巨擘是蘇州黃丕烈,字蕘圃,他的藏書齋名甚多:士禮居、讀未見書齋、陶陶居、百宋一廛。陸心源題名皕家樓,即表示所藏宋刻,多於“百宋一廛”一倍。其實不然!陸心源的藏書,多少有沽名積財的意味在內,在藏書家之中品格不高,所玩的花樣,亦不免讓通人齒冷。

陸心源一死,他的兒子陸樹藩不能世守其業,同時亦不知道他父親藏書的內容,動輒跟人誇耀:“守先閣中宋元舊刻甚多”。其實不是這麽一回事。

陸氏的藏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藏於守先閣,一部分藏於皕宋樓及十萬卷樓。守先閣的藏書曾經陳明浙江巡撫,轉奏朝廷,歸之於公,而所藏之書,都是明朝以後的刻本及普通的鈔本。他所以這樣做,是用來掩護他的皕宋樓的舊刻精鈔。至於所謂十萬卷樓,有其樓無其書;在皕宋樓的藏書上加鈐印記而已。

大概在光緒三十一、二年之間,有個日本人叫島田翰,是個漢學家,精通版本目錄之學,撰有《古文舊書考》、《群書點堪》、《訪余錄》等書,對中國藏書聚散的源流,了如指掌。此時看中了陸氏藏書,幾次登皕宋樓去細心檢讀,認為如果能得這批書籍,足補日本藏書之闕。因為日本藏書,群經諸子,大致齊備,史、集兩部,則嫌缺略,而皕宋樓所藏,恰好以此兩部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