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瑯琊王氏的存亡之道(第4/4頁)

二、王導居中,能夠調解各方面的矛盾。王導性情寬和,善於忍讓,他居京城,掌管朝政,雖然限制了潁川庾氏、潯陽陶氏等大族的利益,但至少各大家族包括皇室,都有穩定的利益,大家可以大體維持和睦共處。相反,如果王導和瑯邪王氏被鬥垮了,勢必打破當時相對平衡的政治格局,各大家族包括皇室,勢必會為了權力的重新分配,鬥個你死我活。然而,在這樣血雨腥風的權力鬥爭中,誰又能保證拼殺來的權勢一定比原來的多呢?誰又能保證自己和自己的家族不會覆滅呢?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一點的顧忌,是庾亮、陶侃等人,雖對王導有怨言,而不敢輕舉妄動的根本原因。

三、庾亮所代表的潁川庾氏,陶侃所代表的潯陽陶氏,他們同王導所代表的瑯邪王氏,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在中國歷史上,東晉王朝是貴族階層的黃金時代。在“貴族和皇權共享權力”的政治格局下,貴族享有超越皇權的力量,他們的利益已經得到了最大化。所以,對庾亮、陶侃而言,最根本的問題是如何維系東晉王朝,如何維系“貴族和皇權共享權力”的權力結構。與之相比,貴族之間的權益矛盾,無疑是次要的。

“八王之亂”緊接“永嘉之亂”,漢族政權在中原地區的統治,先因自相殘殺而遍體鱗傷,後因異族鐵騎而蕩然無存。值此,國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際,王導憑借高貴的出身,宏遠的政治遠見,開闊的胸懷和卓越的政治協調能力,挽狂瀾於既倒,在江南重建我漢族江山,重樹我衣冠文明。無論是東晉王朝這個國家機器,還是“王與馬共天下”這個權力體系,能夠大致滿足各方面需要,協調各方面矛盾的王導,都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部件。

與王導、司馬睿等人建立的東晉相比,1327年之後,由馬士英、阮大鋮等人一手扶值的南明,就實在是相距千裏了。

王導出於家族利益的考慮,也有自己的私心,但他分得清主、次矛盾,知道該忍讓的時候忍讓,所以他能協調其他各方面的矛盾,維持東晉政局的大體安定。馬士英全然不同,他只知道一味排斥異己,貪婪地、毫無止境地追求個人政治利益,完全不顧南明政權的大局。最終,在內部分崩離析的情況下,南明弘光政權只存在了兩年,馬士英自己也被清軍所殺,為天下人恥笑、痛恨,並被歸入《明史•奸臣列傳》,遺臭萬年。

試想,要是馬士英有王導的心胸氣度,遠見卓識,仍占據東南半壁江山的南明弘光政權,又怎會在短短兩年間就灰飛煙滅。遙想當年,項羽用區區8000江東子弟,便能橫掃天下;孫策用區區幾旅吳越義士,便能割據一方;豈有十萬雄師,兩年間,便潰不成軍,一敗塗地之理!

試想,要是馬士英有王導的智慧雅量,長袖善舞,他就能在南明弘光政權這個根本利益下,協調同東林黨、復社成員的矛盾。那麽柳如是、李香君的秦淮歌舞便不會謝幕;陳子龍、夏完淳的華亭鶴唳,也不會成為絕唱!

縱觀王導一生,他在國家、民族危難之際,力挽狂瀾,建國於江左,為漢族政權保住了東南半壁江山;他締造了“貴族和皇權共享權力”的政治格局,有效地限制了皇權,使得政治決策由皇帝的一人決斷,擴大為貴族的一群人決斷,相對擴大了政治決策的民主程度。他就如同元老院的長老,一直致力於調解各個利益集團的矛盾,使東晉王朝這個國家機器,始終能有效運轉,不至於分崩離析。他將瑯邪王氏帶上了家族命運的巔峰,為日後瑯邪王氏的持續高貴,打好了基礎,定下了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