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梁武帝時代的『世界蠶絲戰爭』(第3/4頁)

與西魏相鄰的東魏,早期受到戰爭的破壞比較輕,可問題在於,東魏和西魏長期戰爭,兩個國家的邊境常年隔絕,東魏的手工業品是很難運輸到西魏,並且通過西魏來出口的。這樣一來,原來絲綢之路的主要供貨地——中國北方地區,也就基本歇菜了。

當時中國南方的梁朝政權還算繁華,但是梁朝也有梁朝的問題。梁朝和絲綢之路的連接,主要是通過河西走廊,這時候的河西走廊,控制在新崛起的吐谷渾手中,而這時期的吐谷渾,又是西魏政權的鐵杆,配合西魏對梁朝進攻,可以說是“敵國”。所以,梁朝的絲綢,一般是很難通過河西走廊輸出。梁朝的外貿,在當時還有另外一條路,那就是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早在東吳孫權時期,江南地區與西方國家的海路貿易就打開了,三國時期就有波斯商人在建康居住,到了梁朝時期,中國與中東國家的海路貿易,也到了一個非常繁華的時代。可以說,在公元537年左右,這也是中國絲綢輸出西方“最靠譜”的一條路線,即從中國通過海路到達波斯,再由波斯轉運到西方。從上面的事實我們可以看到,因為中國政局的這些變故,這時期的中國,輸出到西方的絲綢,比起正常的年景下降了三分之一不止。外加那個時代,造船技術有限,即使是與中國長期貿易的波斯商人,他們造船的能力也不足,主要是租賃中國的海船。眾所周知的是,在當時梁朝與北方政權對峙的局面下,好一點的船只早就編入了軍隊,用於對北方政權的作戰,如在公元537年,梁武帝蕭衍大規模地征發沿海民船編入軍隊,擴充軍力,雄心勃勃準備北伐。這不僅是對沿海老百姓的掠奪,更是對中國海上貿易的一次沉重打擊,能夠用於商業的船只因此大大減少,如上種種因素,中國絲綢在西方市場價格暴漲,也就不奇怪了。

在當時的中國政局下,絲綢出口的減少,對於中國來說還是小事,反正我們是以農業為主的,區區幾個絲綢貿易的錢,在政府稅收裏算不上重點,大不了是少了點零花錢。但是對於西方來說,絲綢出口量的減少,對他們卻是毀滅性的打擊,就好比今天日本一天不進口石油,就很可能使整個國民經濟的癱瘓,道理都是一樣的。所以歐洲人也要想辦法,按照西方人的一貫本性,他們的主要辦法就是打仗,其中的主角,就是此時東羅馬帝國的皇帝查士丁尼。

這位查士丁尼,對中國人來說很陌生,但是在整個西方世界,這都是一個非常有名的皇帝。在查理大帝橫空出世以前,他是西方最牛的皇帝,一是這時期的東羅馬帝國國力強大,二是他個人赫赫武功了得,他在位40年,向西征服了意大利,占有了北非帝國,向北打敗了日耳曼帝國,向東最終擊敗了波斯帝國,可以說羅馬帝國最頂峰時期的疆域,幾乎全在他的手裏恢復了。東羅馬帝國也是絲綢貿易的重要中間商,他們常年以來通過從波斯進口中國絲綢,經過加工後轉賣西方,謀取了大量利潤,絲綢的漲價,以及輸入量的減少,受影響最大的就是東羅馬。更重要的是,這時候的查士丁尼,正在雄心勃勃意圖擴張領土,要擴張領土就要組建強大的軍隊,要強大的軍隊,就要有錢,要錢,就要打絲綢貿易的主意,要絲綢……沒有!

為什麽沒有絲綢,那時候的西方人理解能力有限,當時西方人認為,絲綢輸入量的減少,主要是因為常年和他們做絲綢貿易的波斯人搞鬼。他們認為這是由於波斯人漫天要價,盤剝西方人,所以查士丁尼就想:為什麽絲綢貿易一定要通過波斯呢,難道我就不能征服波斯,直接獲得對絲綢貿易的壟斷權嗎?窮急生瘋的查士丁尼,因此做出了發動對波斯的戰爭的決定。

其實在發動對波斯的戰爭之前,查士丁尼也曾經嘗試過繞開波斯,主動和中國建立聯系,他先是組建了商隊,企圖從波斯偷渡到中國,但被波斯人抓住後砍了。盛怒之下的查士丁尼,隨即決定對波斯用兵。有的說法是,查士丁尼不但想征服波斯,更想征服中國,這個說法廣泛記錄於西方的一些野史裏,不過以這位查士丁尼一生開疆拓土的表現看,身為戰爭狂人的他,就是有這種想法也不奇怪。但是從當時的力量對比看,他如果真有這種想法,可以說是自不量力。如果他真的擊敗了波斯,並且一路東進,即使拋開勞師襲遠這類的兵家大忌,就純粹以軍事力量對比看,和他交手的波斯,東面是已經滅亡了貴霜帝國的白匈奴,這白匈奴又是什麽人呢?就是中國春秋戰國歷史上的“滑國”。在被秦國滅亡後,余部逃到了西域,一度是漢朝“西域都護”治下的諸侯,南北朝時期,還是柔然民族的附庸,柔然被北魏痛打的時候,白匈奴也殃及池魚,被北魏打得稀裏嘩啦。然後他們西遷到中亞,這一遷就時來運轉,就像之前的大月氏一樣,之前在中國排不上號的他們,把強大的貴霜帝國以及波斯帝國都打得稀裏嘩啦。橫向對比看看,連波斯人都搞不定的查士丁尼,比起此時作戰水準最高的中國來,差得不是一星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