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王濬,三分天下自他終(第4/6頁)

工程進度安排上,王濬很有辦法,比如他用當地庫存的綢緞,與四川本地的土人交換木材,這就儉省了發動民夫進山伐木的工序,整個工程一半以上的木材,都是同當地各族的貿易中得來,造船效率大大提高。同時他設立了輪班制度,各地的駐軍按時間輪流參加建造,盡可能節約勞動力。且王濬也知道,要戰勝東吳,僅僅有戰船是不夠的,更要擁有一支戰鬥經驗豐富的水師。按照一般將領的安排,肯定是先有戰船,然後再訓練水師,王濬很講統籌方法,在造船進行的過程中,他就把大量水師部隊調進了造船現場,一邊建造,一邊進行水師訓練,並通過造船的過程,讓士兵們熟悉戰船。

這項規模浩大的工程,在西晉政府先前的預算裏,是需要5年時間才能完工的,而落到王濬手裏,他只用了1年時間就完成了。不過王濬千算萬算,還是漏算了1件事:工程如此巨大,勢必會有大量造船期間的木屑順流東下,而他們的東邊,就是東吳政權,如此一來,饒是你嚴守秘密,事情終究是要露餡的。

東吳人確實知道了,在當時東吳人占據的四川巫山,就有大量的木屑漂來。駐守在當地的邊將,是東吳末期的著名將領吳彥,此人立刻明白了王濬想幹什麽,火速向東吳國主孫皓稟報了此事,但孫皓不以為然。雖然如此,吳彥並不敢掉以輕心,他立刻在東吳水域的江面上建造了大量的木樁,並且用鐵鏈連成一片,用來防備西晉水師東進。

造船計劃圓滿完成,東吳加強邊境防禦的消息,也很快傳到了西晉。這時候的西晉,在是否南下滅吳的問題上,依然分歧頗大。當時支持南下滅吳的,大多是一些功勛卓著的地方實權派,比如一直賞識王濬的名將羊祜,以及杜預、張華等人,這些人都是當時西晉政權的實幹派,希望借滅東吳來成就千古奇功。竭力反對的,是早年幫助晉武帝司馬炎奪權的賈充等人,反對的理由,大多是拿之前西晉乃至北魏多次征討東吳無功來說事。

真正的原因卻沒這麽簡單。這幫人是靠著幫助司馬炎奪權來確立自己地位的,他們中大多數人在軍事上並無建樹,一旦滅東吳戰爭爆發,那些地方軍將的地位勢必提高,自己的地位也勢必遭到威脅。這裏面反對最積極的,就是司馬炎的寵臣賈充,他不但多次阻撓進軍行動,還秘密授意手下人整羊祜的“黑材料”,誣陷羊祜勾結東吳,圖謀不軌。這場爭論在造艦計劃完成後,就一直不斷,到了公元278年,一直主張平滅東吳的羊祜去世了,他的去世,既讓主戰派少了一個實力派人物,也讓王濬失去了一個賞識自己的知音。如果沒有人挺身而出的話,此時實力占上風的反對派們,必然會竭力阻撓南征計劃,中國的統一大業,恐怕又要推後了。

這個時候王濬挺身而出了,在他之前,張華、杜預等人都曾上奏章要求南征,司馬炎卻遲遲下不了決心,真正讓他拿定主意的,正是公元279年王濬的奏章。在這封奏章裏,王濬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拿著雙方的軍力對比說事,因為這樣的論調別人都說濫了,王濬只說了一件事:如今東吳的國主孫皓昏庸殘暴,已經鬧得眾叛親離,即使西晉不去進攻他,他也很可能會被東吳軍民推翻,到那個時候,如果東吳方面重新擁立一個賢明的君主,那麽滅掉東吳,就是難上加難了。這本奏章讓司馬炎明白了這個事實:現在滅東吳,是千載難逢的最好機會,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司馬炎自然不想錯過機會,王濬的奏章送上去不久,司馬炎就頒詔滅吳。三國歷史上最後一場大規模戰爭開始了,西晉的南征大軍兵分為六路:瑯琊王司馬伷負責攻打蘇北和安徽,建威將軍王戎負責攻打武昌,平南將軍胡奮負責攻打夏口,鎮南大將軍杜預負責攻打江陵,安東將軍王渾負責攻打淮西,身為益州刺史的王濬,負責率領他親手打造的無敵艦隊順江東下。從東到西的千裏戰線上,沉寂多年的晉軍全線出動。這次南征的“總指揮”,是長期以來的反戰派賈充,他被司馬炎委任為大都督。即使在這個時候,賈充仍然拼命反戰,先是拒絕從命,在受命之後又多次拖延,擅自修改進兵日期,他很清楚自己幾斤幾兩:搞陰謀是個好手,打仗他是白癡。

任命賈充為南征大都督,是司馬炎的“政治平衡”之策。開戰之後,西晉的進軍並不順利,在賈充的瞎指揮下,華東、華中的幾條戰線都遭到了挫折。好在最關鍵的一路,指揮者是王濬,他從四川出發東下,碰到了晉軍滅吳戰役中最硬的釘子:當年吳彥在巫山設立的阻遏西晉水師的防線。這條防線可以說是煞費苦心,在巫山峽谷水域之中,吳彥在江面險要的地方打了不少大木樁,釘上大鐵鏈,把大江攔腰截住,又把一丈多高的鐵錐安在水面下。王濬的無敵艦隊,就好像一群面臨冰山的泰坦尼克。在“冰山”面前,王濬早有辦法,他很懂水力學。對那些等著紮戰船的鐵錐子,他準備了大批竹筏,進攻的時候,先放竹筏子,竹筏子被鐵錐紮到後,會卡在鐵錐上,這樣強大的水流就可以把竹筏以及卡住的鐵錐一起沖走。這一招立竿見影,上千鋒利的鐵錐,一下子被竹筏連帶著沖得無影無蹤。至於鐵鎖鏈就更好辦了,王濬在木筏上架著一個個很大的火炬,這些火炬都灌足了麻油,一點就著。他讓這些裝著大火炬的木筏駛在戰船前面,遇到鐵鏈,就燒起熊熊大火,時間一長,那些鐵鏈鐵鎖都被燒斷了。東吳煞費苦心構築的防線,就這麽化為烏有,王濬的東進之路,至此已經一馬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