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火箭(第2/3頁)

此時此刻,正象古德文說的那樣,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的城郊,正在進行著火箭發射。

“真的要把所有的飛彈全都發射出去?”

裝甲教導師所屬的飛彈發射大隊隊長宇文龍看著面色蒼白的東方白,有些奇怪的問道。

“不是已經確定了敵人集結地的位置了嗎?”東方白顯得坐立不安,說話的聲音也透著煩躁,“那就全射出去!炸死他們!”

“是,長官。”看到東方白有些歇斯底裏,宇文龍沒有再說什麽,而是下達了戰鬥命令。飛彈部隊的官兵們立刻圍著發射車開始忙碌起來。

看著一輛發射車上豎起來的如同利劍般的“天狼星”火箭,東方白略略安定了些。

參謀出身的軍官都有這樣的缺點,每每到了作戰的僵持時刻,他們會本能的選擇回避血戰,而是以更加靈活的姿態面對,或者說是選擇逃避。到了這個時候,他們的情緒上也會表現得焦躁起來,而且在失控同時,驚慌失措使得指揮的水準也大大降低。

作為一名典型的“參謀系軍官”,這些缺點現在在東方白身上暴露無遺。

在這些天的戰鬥中,中國軍隊雖然取得了很大的勝利(當然這樣的勝利也是東方白的“強力發揮”促成的),但在這持續了80天的邊境交戰中,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按照現在的統計,僅在頭10天的戰鬥中,陸軍就損失了21087人(其中死亡8886人,失蹤2707人,受傷9494人,不包括病員以及中國海空軍的損失,也不包括在南部戰線華軍的損失)。而在6月的頭13天,中國陸軍又損失了3萬余人。其在這場戰役中的總損失達52000余人,其中死亡約2萬余人。

上述數字顯然已經不小,但根據公布的最新數字,5月份東線華軍的實際死亡人數達25000人,6月死亡63099人(中國戰時統計為5月死亡8886人,6月37584人)。由此推算,斯維爾德洛夫戰役期間華軍的實際死亡數字估計在5萬左右,而傷亡總數按照保守估計,應該在15萬左右。在南部戰線,華軍另外損失了7000余人。

在激烈殘酷的戰鬥中,華軍的技術兵器損失也很大。據前線軍需官的日記,截至6月30日,首批投入進攻的裝甲部隊已損失了12%的坦克(約1700輛),但其中大部分得到了修復,最終徹底損失的坦克、自行火炮有616輛。另外,中國陸軍還損失了2154輛汽車、牽引車,3000多輛摩托車。

自戰爭開始以來,在5月份,中國空軍在東線戰鬥損失的飛機數為472架(水平轟炸機186架)。到6月5日為止,已經在蘇聯的戰鬥中損失了607架飛機。到6月22日前,損失數字上升到786架。因為故障和事故損失的飛機不包括在其中。在人員方面,僅在6月份的9天戰鬥中,中國飛行員(不包括地勤人員)在東線就死亡了156人,另有229人受傷,118人失蹤。

蘇聯紅軍的頑強抵抗不僅給華軍造成了巨大的人員物資損失,也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國第4集團軍參謀長盧巍上將回憶:“即使在(爭奪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的第一次戰役中,蘇軍也比日本軍隊頑強,他們在被包圍時仍然堅守陣地,繼續戰鬥”。而胡璉則在私人信件中對他的敵人做了這樣的描繪:“俄國人可不像日本人,他們在戰術上已經被打敗了,可還是不肯逃跑,必須一次一個的把他們殺死在半森林半沼澤地裏”。蔣百裏則告訴她的女秘書李孝賢:俄國士兵寧可在掩體裏自爆也不向華軍投降。在聽過蔣百裏的評價後,這位女秘書寫道:“我們看到了俄國士兵的堅韌,如果他們指揮的更合理,將和我們勢均力敵。多虧他們沒有那樣的領導能力。”

而在戰鬥過程中,蘇聯紅軍數量眾多的技術裝備同樣令中國人吃驚。“敵軍的裝備一次又一次地使我們震驚”,一個中國軍官在巡視戰場後驚嘆道。而這種震驚尤其體現在坦克上。紅軍的“T-34”坦克、“KV”坦克使中國人在裝甲兵器上的優越受到了一定的打擊,奇形怪狀的蘇聯多炮塔坦克也給華軍以深刻的印象。對此,作為中國坦克技術權威的鐘離衛上將也不得不感嘆:“一個陷入顛狂的民族怎麽可能取得這樣的技術成就。”

蘇聯空軍在交戰中的表現同樣很引人注目(空軍是斯大林很愛用來救急的軍種)。戰役期間,蘇聯紅軍的轟炸機始終都以數十架甚至數百架的規模不間斷的對中國地面目標進行襲擊。襲擊範圍不僅包括華軍前線部隊,也包括縱深的機場和工業目標。按中國方面的統計,在5月2日到6月20日,蘇聯空軍共動用3700個架次對華軍機場進行了1000多次襲擊。雖然說在對中國軍隊的縱深目標的襲擊中,缺少比較成功的戰例。從6月23日起,遭到蘇聯遠程轟炸航空兵襲擊的還有蒙古和哈薩克本土的一些基地。但多數情況下,蘇軍的空襲由於沒有戰鬥機掩護,加上編隊呆板,在華軍密集的高炮火力和性能先進的“披毛犀”戰鬥機攔截下往往損失巨大,而給華軍造成的實際損害卻非常有限。僅在6月27日一天時間裏,蘇聯空軍在對蒙古的襲擊中就損失了上百架轟炸機。在南方的一次戰鬥中,蘇聯空軍在損失43架轟炸機的情況下,僅憑借有限的自衛火力擊落了5架中國“金絲燕”戰鬥機。如果考慮到雙方飛機在性能上的差距,應當說蘇聯轟炸機飛行員幹的還不錯。和擊落性能落後、得不到掩護的蘇聯轟炸機相比,中國空軍與蘇聯戰鬥機的戰鬥卻不是那麽輕松。雖然大批“伊-15”、“伊-16”戰鬥機在速度、火力、機載設備上都大大落後於中國戰鬥機,蘇聯飛行員中菜鳥也太多,但在空戰中,少數優秀的蘇聯飛行員仍能夠駕駛這些老式飛機擊落先進的中國飛機。而在遭遇蘇聯新式戰鬥機的情況下,中國空軍受到的挑戰更大。因此,在大量擊落對方戰鬥機的同時,中國的戰鬥機損耗也非常嚴重。以第2航空隊第51戰鬥機聯隊為例。在5月24日,該聯隊有第一流的“披毛犀”戰鬥機160架,從6月2日到6月25日,損失卻有59架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