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中國裝甲教導師的突擊(第3/3頁)

在他們前進的道路上擔任防守任務的是蘇軍第13集團軍步兵161、100師。這2個師在進入陣地前曾遭到過中國飛機密集轟炸,而且也沒有任何炮火支援(他們的炮兵都被調走了),但他們卻用集束手榴彈和燃燒瓶頑強的抵抗著中國坦克的攻擊。雖然華軍坦克和摩托車曾數次沖入蘇軍陣地。但在步兵第100師師長魯西揚諾夫、步兵161師師長米哈伊諾夫的指揮下,蘇軍仍然打退了中國的進攻。在持續一天的戰鬥結束後,華軍在蘇軍陣地上丟下了15輛坦克的殘骸。

自戰爭開始以來,蘇聯軍隊大都是在向防禦陣地開進的過程中遭遇中國坦克集群。由於缺乏反坦克武器和可以依托的陣地,加上缺乏抗擊坦克沖擊的經驗,紅軍士兵們一旦遭遇到華軍成契形縱隊、以不可阻擋的氣勢,轟轟隆隆快速開進的大群坦克、摩托化車輛,往往會陷入驚慌失措甚至潰散的境地,自然無法組織起有效防禦。而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城下,蘇軍的2個步兵師雖然沒有足夠的重武器,卻有比較穩固的防禦陣地。其中,步兵第161師的防守正面為9公裏,僅有的2個步兵團被分別部署在第1梯隊和第2梯隊,防禦縱深為5公裏。而步兵第161師防禦正面為18公裏,縱深6公裏,其第1梯隊有2個步兵團,第2梯隊有1個團。這種陣地配置保證了較大的防禦密度和一定的縱深,加上蘇軍的頑強戰鬥,直到4月8日華軍裝甲教導師投入壓倒優勢兵力以前,這2個步兵師都一直堅守著自己的陣地。

就在華軍裝甲教導師集群兵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城下的同時,在東方方面軍左翼攻擊的中國第2裝甲集群在克服蘇軍反擊後,也在向縱深推進。在占領了托博爾斯克後,華軍兵分兩路,左路為摩托化第47、46軍,其目標是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與裝甲教導師集群會合,右路是摩托化第24軍,它的目標是更為深遠的下塔吉爾。在這一過程中,被包圍的紅軍第13集團軍步兵47軍下屬的4個步兵師還在不斷對華軍裝甲縱隊進行反沖擊,但這些沖擊進行得十分分散,除了增加傷亡外,未能起到太大作用。對華軍裝甲教導集群來說,真正的麻煩來自已經被遠遠扔在中國坦克部隊後面的秋明城。

從戰爭爆發的第一刻起到斯維爾德洛夫斯克陷落,在這座始建於1586年的古老邊境要塞中,殘酷的戰鬥始終沒有結束。

為了占領要塞,華軍中央集團軍群投入了陸軍上將趙東勝指揮的第12軍,編有步兵第31、34、45師,其中步兵第31、34師負責在要塞兩翼行動,而步兵第45師則受命直接攻占要塞。巴海少將指揮的中國步兵第45師,前身是東北軍步兵第4師,該師曾在桑葉河戰役中13天內進軍400公裏,平均一天行進30公裏,頂著日軍的猛烈炮火、不顧重大傷亡一舉強渡桑葉河成功,因而被中國最高統帥部視為一支特別頑強、善戰的部隊。在對蘇開戰時,該師編有步兵第130、133、135團,炮兵第98團、第45偵察營、第45反坦克營、第81工兵營,第65通訊營。全師兵員約17000人。

另外,該師的進攻秋明要塞的行動還得到了步兵第12軍直屬加強部隊的支援,其中有第192、201強擊火炮營、2個150毫米榴彈炮營、6個210毫米榴炮營、2個105毫米加農炮營,以及裝備有460毫米口徑“共工”超重型迫擊炮的第833炮兵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