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絕唱終章(第2/3頁)

“我們中隊投放全部魚雷。可惜只有1枚命中。返航重新裝彈後,我們參與了對‘大和’號的第三波攻擊。到下午2點時,‘大和’號不見了,中隊長帶著我們3架‘標槍’飛到很遠的距離,然後就像教科書上的範例那樣,一架接一架依次排著隊向敵人的一艘巡洋艦投射了魚雷。這是我們當時能找到的最大目標了,‘1,2,3,4’我慢慢地數著,4條魚雷拖著航跡沖向了敵艦。‘全部命中!我們幹得太漂亮了!’對講機裏傳來了中隊長的歡呼,可我還是為我們中隊沒有成為‘大和’號的掘墓人而感到遺憾。”

“……整個‘龍三角’海域的戰鬥結束後,按照慣例,我們要用飛機上的照相機對攻擊後的效果拍照。於是,我們慢速飛到了離那場海戰的海面較近的低空,我發現海面上漂著無數日本水兵的屍體,還有許多正在海水中掙紮的幸存者,那一幕讓我永生難忘。”

“從後來沖印的照片上,我發現那些落水的日本水兵很多看上去和我差不多年紀。要是沒有戰爭,也許我能和他們成為朋友,一起打打球,一起喝酒。然而,日本軍閥卻讓我們成為敵人,相互殘殺……”

而差不多同一時刻,站在“信濃”號戰列艦艦橋上的加藤嚴佑,看著在海面上顛簸前行的一艘艘日本軍艦,心潮起伏不定。

“這是一場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和錯誤的敵人進行的一場錯誤的戰鬥。其代價之大,超過了這場戰爭中的任何一次戰鬥。”

“日本情報工作的糟糕和不頂事,軍令部的狀態最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直到戰鬥前夕,軍令部一直錯誤地估計,並且通知了正在開赴戰場的日本部隊說,支那艦隊正在所羅門地區作戰,這樣就強烈地暗示敵方還沒有發覺日本艦隊即將進攻支那本土。聯合艦隊的情報工作也好不了多少。聯合艦隊司令部盡管注意到本土海域敵人異常活躍,卻沒有把這個情況看作是敵方在作應付準備的嚴重跡象而需要警告其它各部隊。”“龍三角的戰鬥失利的另一個根本原因是作戰的基本計劃本身有錯誤。在這方面最突出和最明顯的錯誤是各種海軍兵力的部署不當。作戰計劃的決策者們沿用了他們得意的一著,而這一次卻成為致命的一著,即分散部署兵力。聯合艦隊不是把部隊編成一支空前龐大的機動部隊,而是采取了分散兵力的方針,結果各部隊的兵力都比較薄弱。從戰略上看,分散部署在夏威夷的兵力是不重要的,因為這支兵力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摧毀那裏的美軍設施和占領島嶼。從戰術上看,聯合艦隊的作戰目的是轉移敵人對日本本土主攻的注意力,但是以犧牲集中兵力這個肯定的有利條件,換取牽制敵人這個沒有把握的好處,無疑地是不妥當的。想要牽制敵人可能牽制不了,而實際上確實是沒有達到這個目的。而且分散兵力還不只限於兵分兩路,兵力不集中,對陸、海、空作戰都是一種基本戰術弱點。在龍三角,這一弱點給敵人的進攻提供了方便條件,因為各部隊都離得很遠,一點也不能發揮作用。南雲的航空母艦一旦被殲,日本方面由於兵力分散而產生的弱點就使日軍幾乎完全喪失了戰鬥力。與此相反,支那方面部隊的部署卻是很緊湊有力的。在這次作戰中,支那方面的部隊自始至終都很集中,不論是攻擊還是防禦,都做到了最大限度的集中兵力。”

“舉個具體例子來說,倘若比較明智地部署兵力,這一戰役本來是可取得不同的結果的,譬如主力和南雲部隊一起行動,由山本海軍大將的幾艘龐大的戰列艦掩護航空母艦的話,這樣兵力就會大大加強。戰列艦和護航艦只的巨大火力將會擊退許多來襲的敵機,無疑可以吸引一些進攻的敵機離開倒黴的航空母艦。此外,山本海軍大將還能直接控制戰局,而他之所以不能駕馭局勢就是因為他距離太遠了。如果好好地使用戰列艦,本來是可以在戰鬥中發揮其真正的作用和威力的。”

“作戰計劃中存在的另一個錯誤是,沒有把重點牢牢地放在作戰的中心目標上——殲滅敵人的航母艦隊而不是戰列艦隊。應該毫不含糊地把殲滅敵航母艦隊定為這次作戰的最主要目標,其它一切都應該服從於這個目標。而聯合艦隊由於過分地強調要殲滅支那人的戰列艦而不肯這樣做。”

“由於作戰基本計劃中存在這些嚴重缺陷,使我方部隊司令官們一開頭就吃了兩個大虧。即便如此,如果他們在戰術指揮上不犯錯誤,似乎可以肯定說結果也不致如此之慘。有人說,在戰鬥中雙方都會犯錯誤,而勝利則屬於犯錯誤較少的一方。在龍三角海戰中,哪一方犯錯誤更多,這是不言而喻的。的確,把日支雙方作戰情況加以研究,不能不承認在這次作戰中所有錯誤都是日本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