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千機大轟炸(第3/3頁)

“對我們來說,損失掉的飛機可以補充,但損失掉的人是無法彌補的。但是,在這樣的戰鬥中損失一些優秀飛行員總是難免的。我們的飛行員好象一只只猛虎,一旦地面導航軍官把他們引向敵轟炸機,當雷達捕捉到目標並判明確系敵機之後,他們就會象餓虎撲食一樣猛撲上去。但要想在敵機的猛烈火力面前取勝,只能用幾架飛機從正面進行突擊是不行的。”

“雖然我們的部隊不熟悉這樣的戰鬥,但還是堅持出動。1943年8月7日,小山中佐率領三個四機組對空襲後返航的支那轟炸機進行了截擊。第12中隊中隊長久木這次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戰鬥。雖說他是個著名的戰鬥能手,但在武器裝備強大的‘快刀’轟炸機面前,他這個能手卻不能了。接敵後,戰友們就看不到他了。久木和森川都沒有回來,也沒有人看到他被擊落,誰都不知道他們的下落。戰鬥結束後,我們部隊出動了所有飛機到海面上搜索,直到天黑也毫無結果。久木對空戰是有絕對把握的,在這幾個月裏,他接連打掉許多架支那轟炸機,自己卻從未受傷。然而,這一次的出擊卻送了命。在出發前,他剛剛得知由於夜戰中擊落4架敵機自己被授予勛章的消息。他的死在部隊中引起了嚴重的不安。人們不禁問道,難道部隊已經困難到這種地步了嗎?就連久木這樣的能手也非要參加他所不熟悉的戰鬥不可嗎?”

“日本航空兵各戰鬥機部隊的戰鬥機奇缺,不論是在西伯利亞、在太平洋、在蘭印,還是在日本海沿岸,到處都缺少戰鬥機。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國土防空排到了優先的地位上來。”

“‘戰鬥機!戰鬥機!戰鬥機!’這是山本長官在前不久提出的要求,他為必將在日本本土上空發生的空戰而擔憂。在本年制定的飛機生產計劃中,戰鬥機月產不超過120架。而現在,戰線已經擴大到本土,面對支那軍飛機的越洋爆擊,這麽點飛機實在是少得可憐。”

“支那人的轟炸促進日本國內加快了戰鬥機的生產,首相表示首先要使現有產量翻一翻,到今年年末,月產量要達到一千架。到了秋天,戰鬥機月產量達到了300架,而且生產開始逐日上升。這些新飛機被各條戰線一搶而空。眼下這場空戰一開始就如火如荼。盡管飛機產量直線上升,但戰鬥機依然供不應求。”

“在大海的對面,支那空軍正在虎視眈眈地注視著日本本土的防空體系。這幾次初戰只不過是‘快刀’的一次試探性飛行。究竟該如何估價日本的防空力量,他們還沒有底。由於在日本上空遭到了數量雖然不多,但卻勇猛善戰的日本戰鬥機的截擊,他們開始有點謹慎了。”

“支那人計劃是首先消滅日本的防空戰鬥機部隊以及生產這些飛機的工廠。因為如果不盡快消滅日本戰鬥機部隊,那麽,摧毀日本工業的計劃就將難以實現。”

“1943年8月14日,支那內閣會議決定對日本轟炸今後可‘無限制’地進行。這個決定非同小可。我們大家都很擔心,一旦去掉‘限制’就再也刹不住車了。因為大家都能夠看出來,支那如今將要進行的轟炸與過去的轟炸相比,那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就在久木犧牲的當天夜裏,支那轟炸機開始轟炸日本城市。午夜剛過幾分鐘,‘快刀’式轟炸機就飛到了長崎市上空,炸彈命中了市中心的大街,炸死很多平民,其中不少是婦女和兒童。”

“當時的支那空軍部副部長肖洋在他發表的題為《轟炸戰的辯護》一書中曾經這樣寫道:‘日本比我們搶先了一步,首先轟炸了我國本土上的目標。這是歷史事實……我們選擇的是一條比較正確,但更為艱難的道路。由於日本空襲了我們城市,從而也就失掉了保證日本城市安全的特權。……如果那時他們的作法溫和一些,也許我們不會轟炸東京和工業區。當然也不能說得太絕對了。’”

“我認為他說得很對,日本企圖用空襲扭轉局勢的嘗試失敗了。盡管轟炸只限於軍事和軍事工業目標,但由於當時的瞄準具精度很低,況且又是夜間轟炸,所以支那平民也受到了損失。結果導致了日本遭到可怕的報復。”

“戰爭促進了發明。正當日本在太平洋和東西伯利亞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支那空軍卻贏得了組建龐大的轟炸機部隊的機會。支那的高頻工程師們研制成功了一種無線電導航設備,並很快建立起一整套無線電導航網。有了無線電導航網,支那人的夜間戰鬥機在任何時候都能知道自己和敵人的準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