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新首相人選(第2/3頁)

……我乞求上帝饒恕我的敵人。我乞求那些被我驚擾過的人們的饒恕。

……最後……我擁抱你們。我想哭,但我哭不出來。我覺得我的心象裂開了一樣……謝謝你們為我所做的一切……我把我的靈魂交給上帝。

你們的兒子。”

由於他這封信,當局需要對他的遺言作翻譯、分析和審查,因此托爾尼的這顆“冷靜的腦袋”又一次多留了一天。1936年3月14日黎明,他被送上了斷頭台。

希特勒去世的消息震驚了德國與全世界。在他遇刺的當天晚上,國社黨召開了中央委員會最高會議。第二天,在國社黨全國代表大會上,戈培爾宣布希特勒去世了。擁有鋼鐵般意志的黨員們都痛哭起來。

國社黨發布的訃告以沉痛的語調說道:“這樣一個人去世了:在他的領導下,我們黨用有力的手,在戰爭的廢墟中,在全國舉起了戰旗,掃蕩了我們敵人的抵抗,牢固地建立起了屬於德國人民的黨——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的創立人、國家社會主義的偉大領袖、德國人民所敬愛並引以自豪的人,被蹂躪的德國的舵手,德國人民的領袖去世了。”

訃告繼續說:“希特勒永遠活在每一個誠實工人的心裏;希特勒永遠活在每一個貧苦農民的心裏,希特勒永遠活在千百萬人民中間;希特勒永遠活在敵人營壘中對國家社會主義的憎恨裏。”

德國的工人與農民聽到了希特勒逝世的消息無不深為哀悼。8月12日,希特勒的靈車到了柏林。隨後載著希特勒遺體的靈柩被運到了國會大廈。沿途站滿了成群結隊的工人、國防軍和黨衛軍士兵和農民。五天五夜,成千上萬的民眾和士兵與專程從其他城市來的代表團,青年人與老年人,走進了停著希特勒遺體的國會大廈去和他們敬愛的領袖告別。整個德國到處都舉行追悼會。國社黨黨員和黨衛軍士兵們都誓言他們要繼續希特勒的事業。8月17日,在帝國大劇院裏召開了追悼會。國社黨中央委員會向希特勒做最後“告別”。在一篇代表國社黨的演說裏,新的國社黨領袖施特拉塞爾宣誓要遵守希特勒的遺囑。他懷著悲痛的心情和大家一道回憶希特勒最後一次公開演說:“國家社會主義現在已經不是一個遙遠的將來,或是什麽抽象幻景……我們把國家社會主義拖進日常生活中了,我們應當弄清這一點。這就是我們當前的任務。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任務。不管這個任務是多麽困難,不管它和我們從前的任務比起來是多麽生疏,不管它會給我們帶來多少困難,只要我們大家同心協力,新德國將變成國家社會主義的德國。”

8月20日,到處燃燒著火把,煙氣在街頭彌漫;柏林全城都動了起來。載著希特勒遺體的靈柩從國會大廈移到了中心廣場。成千上萬的民眾擁擠在附近的街上。“卐”字旗飄揚著。樂隊奏著葬禮進行曲。接著開始了最後的告別式,最後一次哀悼在4點鐘,廣場禮炮齊鳴,差不多同時,柏林各工廠成千上萬的汽笛以及全國成千上萬的工廠和火車頭的汽笛都響了起來。

德國的歷史,伴隨著希特勒的去世,自此走上了另外的道路。

而當希特勒去世的消息傳到北京,中國政府高層忙著發唁電時,在財政部情報局,楊朔銘聽到了這個消息之後,竟然為此專門召開了一個小型的會議,不過會議討論的內容,卻和去世的希特勒無關。

“德國首相遇刺身亡的消息,我想大家已經聽說了。”楊朔銘說道,“關於德國以後會出現什麽情況,大家說說自己的看法吧。”

“希特勒去世,德皇當務之急是任命一位新首相。”周冠笙想了想,率先說道,“新首相必須得有和希特勒差不多的威望和資歷才行,而且應該也是德國國社黨的領袖。”

“你覺得誰最可能成為繼希特勒之後的新首相?”楊朔銘問道。

“施特拉塞爾的可能性最大。”周冠笙說道。

“說說這個人的情況吧。”楊朔銘向周冠笙點了點頭,周冠笙在腦中飛快地回憶了一下施特拉塞爾的情況,開始了介紹:

“格雷格爾?施特拉塞爾1892年出生於巴伐利亞。他比希特勒年輕三歲,是藥劑師出身。同希特勒一樣,他也得到過一枚一級鐵十字勛章,在戰爭中從一個普通士兵提升為中尉軍官。施特拉塞爾在1922年加入德國國社黨,不久就成了下巴伐利亞的納粹黨領袖。他的軀幹魁梧,精力過人,喜歡講究吃喝。也上一個有才能的演說家,而且還是個出色的組織家。施特拉塞爾在精神上和思想上都有其獨立性,他拒絕向希特勒低頭,也不肯認真對待這個奧地利人要在國家社會主義運動中成為絕對獨裁者的要求。他對國家社會主義學說中‘社會主義’的部分應該是真心向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