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小楊才露尖尖角(第3/3頁)

“看起來不錯。”有人說道。

“‘吹雪’級驅逐艦共計24艘,它們和隨後建造的4艘‘曉’級驅逐艦又被合稱為‘特型驅逐艦’。與‘吹雪’級相比,‘曉’級驅逐艦減少了一座鍋爐,前煙囪變細。由於艦橋構造及炮戰指揮機構呈復雜化的趨勢,因此上層建築體積變得巨大,在復原性方面肯定是有問題的。”

“這是‘初春’級驅逐艦,更加集中地體現了強化武備的思想。該級驅逐艦排水量1490噸,航速36.5節,裝備5門127毫米炮和9具610毫米魚雷發射管。在前部以背負方式布置了一座雙聯炮塔和一座單裝炮塔,二號、三號魚雷管也以背負方式布置在中部。此外,就驅逐艦而言,‘初春’級首次配備魚雷再填發裝置,為了布置該裝置,必須將2號煙囪由中心線向右舷移動,兩座煙囪的傾斜角度不同。”

“這個‘初春’級驅逐艦,看上去可是很有新意的啊!”

“但是,這個‘初春’級驅逐艦也存在問題,你們看,在排水量比‘吹雪’級小300噸的情況下,硬塞進與其同樣多的重型武器裝備,還要保持高航速,在復原性方面自然會出問題。”

“沒錯,1933年9月18日,‘初春’級二號艦‘子之日’號在下水後進行全速轉彎測試時,其最大傾斜角達27度,比舊有的驅逐艦大10度,不得不在竣工之後立即回廠進行船腹改造。去年3月發生海難事故後,又進行了大幅度修改,現在應該是強不少了。”

就在軍官們討論的時候,坐在他們當中的一位年輕的中國海軍軍官卻坐靜靜的坐在那裏,一言不發。

從軍銜來看,這位年輕軍官的軍銜無疑是他們當中最低的,他只是一名海軍少尉。照理說是不太可能參加這樣的會議的,而且還一副“沉默是金”的樣子,但令人驚奇的是,他的面前,和其他人一樣,放著厚厚的文件和圖片資料。

“現在關於日本海軍如何對付咱們中華海軍的情報還沒有到手,但從日本人造的這些軍艦上面,咱們也大致能猜他個八九不離十。”一位軍官看了看這個陷入沉思當中的年輕人,笑著問道,“是不是,小楊?”

“小楊想到什麽了,能說說嗎?”有人問道,盡管問話的人在微笑,但周圍的其他軍官知道,他對於這個年輕人並沒有任何輕視的意思。

“日本人雖然努力的在發展航空母艦,但他們並不是真正的‘航空制勝論’者,”年輕的海軍軍官說道,“日本人骨子裏,還是沉迷於‘大艦巨炮’的威力。這個‘九段作戰’的最後,以戰列艦和美軍艦隊決戰,就是證明。”

“說的是。”問話的軍官點了點頭,眼中閃過贊許之意。

楊兆中——那位年輕的海軍軍官,財政部長楊朔銘的長子——看著墻上的日本軍艦照片,說道:“但是在未來,海戰的方式將會發生變化,飛機的作用會越來越大,無論日本制定什麽樣的計劃對付我們,只要我們把握住正確的方向,勝利就是我們的。”

“小楊的意思,就是未來的海戰戰場,將是飛機的天下。”另一位軍官笑著說道,“我忘了,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是航空制勝論者,我這樣鐵杆的‘大艦巨炮黨’,已經過時了,呵呵。”

“小楊是航空制勝論者,是受了他父親的影響。”一位軍官笑著說道,“畢竟造飛機比造超級戰列艦要省錢嘛。”

“小楊算過沒有,一艘先進的八萬噸級戰列艦,需要多少飛機才能幹掉?”另一位開玩笑似的問道。

“二百架足夠了。”楊兆中說道,“當然,這些飛機得配備威力足夠大的炸彈和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