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小楊才露尖尖角(第2/3頁)

“不錯,日本人現在極為重視飛機和航母,航母方面,華盛頓條約和倫敦條約都沒有規定日本海軍航母的總噸位。在1930年時,日本海軍已經擁有4艘航空母艦,即33000噸的大型航母‘盤城’、‘天龍’,7470噸的小型航母‘鳳翔’、‘龍驤’,總噸位為80570噸。這4艘航母被編成為兩個航空戰隊,分屬第一和第二艦隊。其中大型航母配備艦載戰鬥機24架、艦載攻擊機12架,小型航母配備艦戰和艦攻各6架。”

“日本人對外宣稱‘盤城’和‘天龍’兩艦的標準排水量為26900噸,而這兩艘航母實際裝備了10門8英寸炮,所以實際噸位要更大。日本人正在建造更多的航空母艦,他們的‘貳計劃’以華盛頓條約期滿廢止為前提,決定再新建2艘航母,即‘蒼龍’和‘飛龍’,以及1艘‘鳳翔’號的替代艦。另外再建造3艘小型航母的艦體,即潛艇母艦‘劍崎’、‘高崎’和‘大鯨’。”

“咱們中華海軍的航母的進展,日本人想必是不知道的。要是他們知道了,怕是就不會弄出這些不著調的東西出來了。”

“日本人在巡洋艦方面的動向也值得我們注意,日本人在1918年的‘八八艦隊’規劃中,曾計劃建造3艘7100噸級和6艘3500噸級兩種輕巡洋艦。這批軍艦將用作魚雷巡洋艦和偵察巡洋艦。7100噸級輕巡洋艦後來發展為‘古鷹’型巡洋艦,而3500噸級輕巡洋艦的規格後來依次調整為4100噸、5500噸。從1920年到1925年,日本海軍先後建造了‘球磨’級、‘長良’級、‘川內’級共14艘5500噸型中巡,這批巡洋艦都裝備7門單裝140毫米炮和三座三聯裝魚類發射管,航速36節。1922年,日本艦政本部設計師平賀讓和藤本喜久雄二人共同試制了‘夕張’號小型巡洋艦,以不到3000噸的噸位獲得了與5500噸級輕巡洋艦相等的戰鬥力。由於這一試驗獲得成功,因此‘夕張’號成為此後日本海軍各型巡洋艦的母型。14艘‘5500噸型中巡’加上排水量2890噸的‘夕張’號,日本海軍的輕巡洋艦總噸位為7.43萬噸,據倫敦條約的10.05萬噸限額尚有2.62萬噸的富裕,因此日本海軍決定用這些噸位建造4艘8500噸級‘最上’級巡洋艦,以取代明治時期建造1930年至1931年退役的‘利根’級、‘築摩’級輕巡洋艦。目前各主要海軍國家的輕巡洋艦主炮口徑大多是6英寸,德國為5.9英寸。日本海軍出於日本人體質方面的考慮,在早期的輕巡洋艦上采用140毫米主炮,其炮彈重量為37公斤,輕於6英寸炮彈的45公斤,可以由單人搬運。倫敦條約規定輕巡洋艦最大主炮口徑可達155毫米(6.1英寸)後,日本海軍在‘最上’級巡洋艦上首先搭載了15門155毫米炮。”“就現在的日本海軍而言,其主力艦改裝之後的技術性能和武備指標並未與其他海軍強國的同類軍艦有太大的差異,而新建的巡洋艦已經鮮明地反映出強化武備的傾向。一萬噸級條約型巡洋艦而言,日本海軍‘妙高’型、‘高雄’型重巡洋艦主炮數量比大多數英國、法國、意大利海軍的重巡洋艦多出2門,比美國海軍除‘彭薩科拉’級以外的重巡洋艦多出1門,主炮塔的數量則是目前海軍強國裏最多的。此外,日艦的武器配備反映出重視魚雷戰的思想,在重巡洋艦上也搭載10多具大口徑魚雷發射管。不過,日本海軍中武備強化思想實現得最徹底的,還是魚雷戰所用的驅逐艦和其他小型戰艦。因為在這個‘九段作戰’中,決戰前夜的夜間魚雷戰對日本海軍意義非常重大,因此建立強大的魚雷戰力量一直是日本海軍的追求目標,所以日本人在這方面下的功夫很多,並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還有,日本海軍對輕巡洋艦的定位與英國海軍不同,因為日本沒有英國那樣廣袤的海外殖民地和通商權益,所以以輕巡洋艦作為魚雷戰隊的骨幹力量,扮演英國海軍中驅逐領艦的角色,由1艘輕巡洋艦率領4艘驅逐艦組成一隊,4隊組成一支水雷戰隊,進行分隊作戰。這一點也需要我們注意。”

“再說說日本人的驅逐艦。這是照片。”一位軍官打開了幻燈機,將經過處理的照片放在了上面,“‘吹雪’級大型驅逐艦可以說是由日本海軍技術人員投入心血精心設計的產物,其設計主持者是‘鬼才’藤本喜久雄,不過據我們剛剛得到的消息,這個人已經離開了日本艦政本部了。‘吹雪’級驅逐艦標準排水量1700噸,大大超過此前日本海軍最大的‘睦月’級驅逐艦(‘睦月’級為1300噸),航速達38節,主炮由120毫米增至127毫米,魚雷發射管亦改為9具,比之以前的‘睦月’級驅逐艦提高了一半的戰鬥力。此外再加上增大幹舷、提高淩波性,使得其航海性能卓越,該級艦的艦橋和桅杆也采取新造型,外觀流線且精悍。大家知道,美英驅逐艦規格多為裝備4門102毫米炮、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排水量多在1000噸左右。而現在,無論在噸位還是在戰鬥力方面,‘吹雪’級都遠遠淩駕於其對手之上。此外,為了減輕艦體重量,‘吹雪’級的艦體大量采用了焊接技術,以代替鉚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