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肉墻

同日,爾靈山,日軍陣地。

時值下午,當震耳欲聾的炮火轟鳴如同大潮般退去,日本陸軍第13聯隊長步兵大佐磯谷廉介搖搖晃晃地站了起來,此時,掩蔽部已經變成了一片廢墟。他費了好大勁才挪開兩根橫梁鉆出洞來,站立在硝煙滾滾涼風習習的山地上。

爾靈山即203高地,日語取其諧音,稱之為爾靈山。爾靈山的原名其實叫猴石山,位於旅順市區西向,因海拔203米,被稱為203高地。203高地為西線制高點,距旅順市區和港口要塞較近,與附近的望台山、東雞冠山遙相呼應。由於203高地可以控制旅順市區和軍港要塞,牽一發而動全身,因而在日俄戰爭時,就是交戰雙方爭奪的重要陣地。

對日本人來說,爾靈山有著特殊的意義。

1904年8月19日至24日,日軍對旅順口俄軍要塞的第一次地面強攻失敗。1904年9月19日中午,日軍發起第二次總攻。陸軍第三軍軍長乃木希典下令以機槍督戰,命令士兵只準前進,不得後退,否則一律就地擊斃。左右翼戰場,經四天惡戰,日軍攻下水師營南堡壘幾個小炮台,而主攻目標203高地卻久攻不下。乃木希典心急如火,以致病倒在床。無奈於9月22日下令停止攻戰。這次總攻,日軍死傷7500人,俄軍傷亡4450人。之後,從10月30日至11月2日,日軍發動第三次總攻,主攻東線制高點望台山和東雞冠山,也未成功。1904年11月26日,乃木希典下達第四次總攻擊令。令所屬的3個師分頭攻打松樹山堡壘和東雞冠山炮台,久攻不下後,乃木把剛從國內增援來的第七師全編到第三軍裏,投入4個師近10萬人的兵力,想盡快攻下東線制高點,仍不能取勝。後改變戰術,從四個師抽調3000名精壯士兵,組成6個敢死隊,向松樹山西麓強攻。出發前,乃木希典親自向敢死隊員提出嚴厲要求:不期生還,決死戰鬥;臨陣脫逃,斬殺不赦。傍晚,在炮兵掩護下,敢死隊出動。晚上,日軍敢死隊借著月光,跨越戰壕沖入俄松樹山第四堡壘。俄軍利用探照燈掃描,以機槍射擊敢死隊,雙方激戰,白刃格鬥。爭奪至次日淩晨2時,敢死隊死傷過半,突擊仍不能成功,余部撤回。

在遼陽總部的日軍總參謀長兒玉源太郎見戰局僵持不下,親自來旅順助戰並直接參與指揮。乃木希典命督戰隊架機槍驅趕士兵爭奪俄軍堡壘,後退者一律擊斃。當年為爭奪這塊長不足250米、寬僅30多米的山頭,日軍出動兵力八九萬人,使用大小火炮60余門,發射炮彈11000發,其中280毫米榴彈炮炮彈2254發,重達近500噸,死傷1.7萬人,最後於1904年12月5日才攻占了203高地。激戰結束後,日軍在前沿陣地堆起的屍體居然高於俄軍陣地,日軍士兵是踏著同伴的零碎軀體殺進俄軍戰壕的,雙方陣亡將士的屍體堆積起來,居然與203主峰等高!一位參戰者事後說:“這不是人與人之間的鬥爭,而是人與鋼鐵、燃燒著的石油、炸藥和屍臭的鬥爭!”

當時日軍最大的280毫米重炮射程為7.8公裏,而203高地距俄軍戰艦停靠的軍港只有5公裏,日軍付出巨大代價攻下203高地後,立刻在山頂設立了一座重炮觀測所,依據精確測算,引導280毫米重炮向港內的俄軍戰艦射擊,俄艦多數被擊沉,雙方的對峙局面瞬間失衡,俄軍自此一敗塗地。1905年1月1日,俄軍將領無心再戰,主動向日軍請降,旅順遂落入日軍之手。

為了吹噓日軍攻克203高地的“赫赫戰功”,日俄戰爭結束後,乃木希典以203高地的諧音將此山改名為“爾靈山”,並且修建了一座高10.3米,形似日式步槍子彈的紀念碑,碑體是由戰後在這裏搜集的炮彈皮、廢舊武器冶煉鑄成。在此戰中失去了兩個兒子的乃木希典還親筆手書碑銘並賦詩一首:“爾靈山險豈難攀,男兒創業期可艱,鐵血履山山形改,萬眾敬仰爾靈山。”

爾靈山在當年見證了日本陸軍最為輝煌和榮耀的時刻,但是在今天,這些輝煌和榮耀,卻即將不復存在。

一輪紅日從濃重的煙霧中露出臉來,可能是在黑暗的洞裏呆得太久了,張大的瞳孔如同蝙蝠一樣不能立刻適應陽光的照耀,磯谷廉介只好眯起眼睛。但是等瞳孔重新適應白日的強光之後,他突然吃驚地發現,大地呈現在他面前的是一幅何等生動壯麗的戰爭畫卷。

眼前是一望無垠的海面,在遙遠的東方地平線上閃動著粼粼波光,顯得說不出的靜謐和美麗。但遠處的山地,已經在一夜之間,被來自於日本人所一向瞧不起的中國人的戰爭機器碾得粉碎。

在這些天裏,中國飛機不分白天黑夜從長空掠過,大炮在遠處噴吐著火光,數以百計的包括戰列艦在風的大型水面艦只在海口遊弋,在這片注定要成為戰場的土地上,到處都有燃燒的堡壘,阻塞的河流,扭動和呻吟著的生命,已經凝固和將要凝固的屍體,以及無數深深淺淺的彈坑和塹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