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巴頓的《中國日記》

巴頓的《中國日記》:

“在辦完那些繁瑣和討厭的關於我們這些美國人的身份的手續之後,我在山海關見到了在聖米埃爾救過我的中國戰友趙宇,還從蓋伊上校那裏得到了關於日本人情況的第一手材料。現在在山海關集結的參加過歐洲戰爭的部隊,除了先到的6個師,還有第9師的一個坦克團和第10師的一個坦克團,以及第209反坦克營,還一些炮兵和軍需部隊。那些軍需部隊的官兵也很出色,他們在需要他們的時候總是表現得非常勇敢。”

“為了對抗日本軍隊即將開始的入侵,中國政府開始全力集結能夠作戰的部隊,從歐洲戰場回來的部隊都被召集起來,我接受了中國政府的任命,協助中國陸軍的劉仁鳳上校指揮第6師剛剛組建的一個坦克團。我認為將坦克部隊全部集中起來同步兵分開是錯誤的,然而當時的形勢迫使中國政府必須這麽做。我還多次打電話籌備反坦克炮營、醫院、彈藥、築橋器材等。我命令調撥給我們的反坦克分隊的人員進行充分準備,因為我預感到,戰爭將會很快開始。”

“在異常繁忙的一天結束時,我的朋友趙宇對我抱怨說:‘我們的政府浪費了大量的金錢在那些參謀身上。其實只要多幾個您這樣的人管理部隊,幹得比他們要強多了。’實際上我也有同感,但我承認,在歐洲和美國學習工作過的參謀比中國本土軍隊的參謀們的工作效率要大得多,中國陸軍第1集團軍之所以能從天津迅速集結到山海關一帶,應該完全歸功於第1集團軍的那些參謀們的超凡效率,我認為中國軍隊當中那些希望了解一個集團軍怎樣行動的人,應該研究一下這次行動。”

“第1集團軍對集結行動進行了詳細紀錄。4月6日黃昏,我軍部署如下:第5軍在右翼,它由第6步兵師和一支特遣部隊組成,加上第7步兵師,第8步兵師和配屬的炮兵部隊及坦克部隊;第6軍擁有第10、第12步兵師和第14步兵師;第8軍擁有第4、第5步兵師以及第13步兵師;第7軍擁有第15、第17步兵師和一個新組建的坦克旅。據說還有6個師正向這裏推進,準備在這裏補充兵力,然後根據情況歸入第6軍或者第8軍。第5軍發動進攻的時間目前還沒有確定。但我們大家已經做好了準備。”

“我接到許多中國官員打來的電話,他們征求我的意見,對我們發起進攻能否成功表示關心。我堅持我自己的觀點,用現有的部隊立刻進攻,讓敵人措手不及要比坐失良機好。我擔心日軍會對我們發動一場擾亂性進攻。如果日軍知道了我們正在集結這一情況,他們毫無疑問會即刻發動進攻,但是象我們在歐洲的時候了解到的那樣,日軍的通訊系統非常差,我對當時他們能否知道第1集團軍正在行動表示懷疑。”

“象往常一樣,在臨近戰鬥時,人人都覺得疑慮重重,但是我例外。每次行動之前,我總是在扮演陽光似的倒黴角色,我得不斷為上司和下屬打氣。但我可以十分坦率地說,我當時毫不懷疑我們的作戰能夠取得成功,我有把握取得成功。”

“對中國人來說,壞消息正不斷的傳來,在海參崴,中國軍隊遭到了日本軍隊的猛烈進攻,他們在海軍的支援下艱難的堅持著。蘇維埃俄國的軍隊夥同反革命份子攻進了蒙古,殺死了蒙古的喇嘛大首領,中國軍隊節節後退。在戰爭已經爆發的事實面前,中國最高統帥部終於下達了作戰命令,並頒布了局部動員令。在我看來,中國人的命令還是下得太遲了,雖然他們很早就開始了準備工作。”

“我大概知道的中國軍隊的情況是:中國陸軍在山海關、遼西開始部署和集結,他們的戰略意圖是將日本在遼東半島的軍隊和在朝鮮的軍隊分割開來。中國軍隊在長城古北口、口外、山海關、遼西、錦州一帶集結的全部是參加過歐洲作戰的遠征軍部隊,我估計總數大概是24個師(實際是30個師)。這些部隊全部裝備美國制造的武器。據我所知,在口外的中國軍隊,現在開始向外蒙古的庫倫和巴爾阡山進發,他們的目標位置應該是尼布楚西南地區和烏蘭烏德南部。中國南方軍隊的主力也正在山東和青島地區集結,為防止日軍從海上登陸做準備。”

“中國人不是一個好戰的民族,他們秉性溫和,心地善良,總是在敵人給他們造成了威脅和損失之後才知道反擊。我想這也是他們為什麽總是被日本人欺負的原因之一。”

“中國軍隊的集結和準備一共用了大約40天。第5軍於4月13日淩晨6時發動了進攻,盡管遇到了敵人的頑強抵抗,以及由於道路和橋梁被炸所造成的重重困難,他們還是平穩的向前推進了6英裏。這比我預想的要慢,但我知道,在現在這種情況下,連續不斷地進攻通常是艱難的。我們的進攻對日本人打擊其實是很猛烈的,我想日軍在未來的36小時之內,恐怕無法采取對策,我衷心希望我們的部隊在這段時間裏繼續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