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帆檣重現(第3/3頁)

“是啊!聽說瀚之將軍把上海的江南造船廠也拿下了。據說要在那裏建立全國最大的造船工業基地,咱們可不能讓人給比下去了。”茅雷說道。

“這一次成功建造4000噸級的巡洋艦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史選侯充滿信心地說道,“只要小步快跑,完成技術改造和升級,萬噸大艦不是夢想!”

剛剛建成不久的“海瑞”號巡洋艦的順利試航,意味著在沉寂多年之後,中國造船業重新崛起的開始。

“海瑞”號巡洋艦的標準排水量為4200噸,采用三膨脹往復式蒸汽機,雙軸雙槳,最大航速30節,續航力在15節時為4000海裏。“海瑞”號的武器裝備包括2座雙聯裝“斯柯達”150毫米主炮,4座“斯柯達”單裝100毫米副炮,三座雙聯裝37毫米機關炮和2座雙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並且攜能夠搭載偵察機一架(沒有機庫)。

馬尾造船廠的艦船設計師們在設計“海瑞”號的時候,充分考慮了中國現時國情,由於中國缺油而多煤,由此該艦的動力艙室被設計的很長,煙囪也多達4座,就是為了用效率較低的燃煤鍋爐配三膨脹往復機讓該艦的航速能夠達到30節。至於為什麽堅持使用三膨脹往復機而不采用新式的渦輪式蒸汽機,則是因為三膨脹往復機的維護比渦輪機要簡單得多,可以減輕中國海軍的壓力。由於中國海軍本身就缺少足夠的艦艇,大批主力艦艇前往歐洲參戰更加劇了這一困難,為了防衛警戒漫長的海岸線,中國海軍高層的一些人打算讓新下水的軍艦能夠承擔自北跨南的高強度勤務任務,也就是俗話說的“當驢使”。在這種思路的影響下,“海瑞”號采用這樣的設計方案也就不足為奇了。

此時的“海瑞”號,已經完成了新一輪的試航,正緩緩駛入馬江。

“咱們中國海軍自從民國元年以後,就再也沒有進行過遠洋訓練。自從我當上這個勞什子的艦隊司令之後,我就沒怎麽再出過海!”

藍建樞站在“海瑞”號巡洋艦的艦橋上,望著遠處的羅星塔,有些激動地說道。

“是啊,這麽多年了,咱們中國海軍,終於又有了自己家造的巡洋艦了。”站在他身邊的李和摸撫著艦橋的攔杆,一時間感慨萬千。

藍建樞看著李和,知道他又想起了以前的往事,也跟著嘆息起來。

現在的李和,雖然已經官至海軍中將,但熟悉中國海軍歷史的人差不多都知道,在甲午年那場關系中國未來國運的戰爭中,李和是中國自制的第一艘裝甲巡洋艦“平遠”號的艦長。

在大東溝,李和就是指揮著這艘國產的巡洋艦,同日本聯合艦隊旗艦“松島”號巡洋艦進行了激烈的廝殺,給予了敵艦以重創。

而在甲午大東溝海戰當中立下功勛的“平遠”艦,則正是福州船政局制造的。

如今,李和又站在重新煥發生機的馬尾造船廠建造的這艘新一代國產巡洋艦“海瑞”號上,想起昔年的往事,忍不住淚眼滂沱。

“今天其實是個好日子,咱們又有新軍艦了,而且是4000噸的巡洋艦,你應該高興才是。”藍建樞的眼睛也有些濕潤,他拍了拍李和的肩膀,安慰他道。

“是啊!按照噸位算起來,這可是咱們中華海軍的第二大艦了。”李和拭去了眼角的淚水,哽咽著說道。

聽了李和不無苦澀之意的話,藍建樞苦笑著點了點頭。

在這艘新艦動工之後,中國海軍官兵們就滿懷期待的等著這艘4000噸的巡洋艦,因為從建國以來到現在,中國海軍已經整整七年沒有造過一艘這麽大的新軍艦。

即使是全中國裝備最為精良的第一艦隊,主力也不過僅僅只是四艘老舊的巡洋艦而已。

在中國加入協約國陣營參戰後,在日德蘭大海戰結束後,應英法美三國的要求,中國海軍也派艦到歐洲參戰,四艘老式巡洋艦隨即遠赴英倫,雖然中國海軍的軍容士氣和精神風貌贏得了歐美同行的廣泛好評,但他們帶來的軍艦,卻成為了外國軍事評論員取笑的對象。

在這四艘中國海軍的“主力艦”中,噸位最大的“海圻”艦是1898年完工的,艦齡已經接近20年!

20年!整整20年過去了!中國海軍卻幾乎還在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