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康布雷的四國演義(第3/3頁)

由於英軍不負責任的撤退使中國軍隊遭到了很大的損失,中國軍隊的司令官袁克定皇儲去英軍指揮部將見到的所有英國人全都大罵了一通,唾沫星子甚至噴到了黑格將軍的臉上,令黑格惱怒不已。但即便如此也已經於事無補,黑格仍然拒絕在美軍到來之前向防守康布雷突出部的英軍和華軍增派援軍——這倒並不是黑格公報私仇,事實上他也的確無兵可派,由於他手下的軍人總是死的出奇的快,倫敦方面留兵不發,不願意給他的手中增派好不容易在國內新組建的部隊,勞合·喬治擔心他們一旦到了黑格的手中,就會象落在火焰中的雪花一樣的消失得無影無蹤,而中國軍隊所遭受的失敗也間接的證實了首相閣下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隨後的時間裏,連續多日的暴風雨阻止了交戰雙方所有的軍事行動。幾周來的戰鬥使英軍傷亡了53000人,華軍損失了12000人,德軍損失的人員同英軍的大體相當。有16000多名德軍被俘,英軍被俘的人數約有9000人,華軍約有3000人被俘。大約有一百多輛英軍和華軍的坦克在戰鬥中被擊毀(德軍已經發現他們的一些火炮平射就可以摧毀那些可怕的坦克),差不多同樣數目的坦克落到了德軍手中,其中包括10輛重型的新式“陸地巡洋艦”。

當德軍的大規模反攻和後來英軍和華軍撤退的消息傳到後方時,倫敦和巴黎的歡樂頓時轉為沮喪。有關戰鬥的詳細情況也很快的傳了開來。很多人通過這些消息得知,在德國人的生力軍開上來後,英軍士兵眼看著他們的騎兵大批大批的被打死,他們的步兵受到攻擊,因為他們所處的地形實際上對堅守和戰鬥或者安全撤退都不能提供有效的掩蔽。坦克在防守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當缺少油料的它們一旦成了固定的炮堡用於防守塹壕時,便成了德國大炮的活靶。德國人用火炮將它們一個接一個的摧毀。而對機械擅長的德國人甚至將俘虜過來的英軍和華軍的坦克進行簡單的改裝修復後便投入到了戰鬥當中,這些坦克在戰鬥中同樣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英國人面對自己的坦克,和德國人一樣表現得驚慌失措,潰不成軍。

德軍的進攻遭到了華軍的有力抵抗,但由於得不到英軍的有效支援,彈藥日益缺乏的華軍處境越來越艱難,而改變這一困難局面是美軍的到來,第一批到達的美軍協助華軍頂住了德軍的進攻,穩住了陣線,但美軍也遭受了不小的傷亡,美軍在第一天的戰鬥中就損失了將近4000人,在美軍的支援下,英軍和華軍總算穩住了陣腳,而德軍在連續的進攻後也失去了開始的銳氣,為了避免更大的傷亡,魯登道夫果斷的下達了停止進攻的命令。隨後暴風雨再次光臨這一地區,將這裏變成了泥沼和洪水肆虐的地方,雙方的軍事行動就此徹底停止。

康布雷坦克戰的結果,交戰雙方的損失可以說大體相當,誰都沒有占到太多的便宜,康布雷戰役最重要的結果,就是交戰雙方都意識到了坦克的重要性。坦克在康布雷的戰術部署表明,適當使用充分數量的機動裝甲車輛能夠有效的改變戰鬥形勢。當英軍在康布雷的挫折告一段落後,象以前許多戰役結束時所經常做的那樣,英國人展開了軍事法庭的調查。和往常一樣,法庭斷定一切災難性的後果都是下級軍官和軍士們的過失。將軍們的所有行為當然都是無可指責的。而相關的戰鬥記錄則向人們揭示,在德軍開始反擊之前,英軍當中的許多下級軍官都深深覺察到敵人反攻的迫近,並不止一次的向他們的上級提出了建議,但英國軍官們的警告無一例外的均遭上級指揮官無視。相比之下,華軍的情況能稍好一些,由於華軍師法德軍的關系,華軍的高級將領和下級官兵一直沒有輕視德軍的戰鬥力,因此在德軍的反擊開始時華軍能夠較快的做出反應,因而避免了象英軍那樣的潰敗。

對這次戰鬥的經驗教訓,德國人顯然總結得更為深刻,在英國軍方內部還在為向美國訂購4000輛坦克的預算而爭吵不已的時候,德國人已經以俘虜的中國坦克為藍本,開始了快速大規模的坦克生產。而德國人對這些坦克的運用,使得他們差一點贏得了這場戰爭。